[发明专利]滞后参数编码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制作码本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800072.8 | 申请日: | 199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256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幸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L19/04 | 分类号: | G10L19/04;G10L19/08;G10L19/12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滞后 参数 编码 方法 装置 以及 制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数字蜂窝电话和个人计算机等的语音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滞后参数编码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制作用于此的码本的方法,该滞后参数表示音调周期或有关参数,是表示语音信号特征的多种参数之一。
背景技术
表示语音信号特征的多种重要参数之一是音调周期和滞后参数。这些参数被用作语音编码处理中用于有效地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的编码参数、和语音合成中的合成参数。当发送或存储滞后参数时,需要根据特定规则将参数值编码为与该值对应的代码。
用于语音编码的滞后参数编码方法描述于国际组织ITU-T推荐G.729(8kbps CS-ACELP语音编码方法)。
根据该推荐编码的滞后参数被与其他编码参数一起发送。此传统例子中的滞后参数是指示当制作用于按CS-ACELP算法来合成解码语音的激励信号时、使用包含在称为“自适应码本”的码本中的信号的哪个段的值(滞后值),CS-ACELP算法是此传统例子的一种语音编码算法。此滞后值T由整数部分T1(T1=19至143)和小数部分frac/3(frac=-1,0,1)组成。
此滞后值T由编码器使用上述T1和frac编码为式(1)中的代码P(P=0至255)。
另一方面,解码滞后值T1和frac由解码器按照与式(1)相反的规则根据代码P来解码。
滞后参数是从语音信号的时间t1、到T1之前的t0的延迟量,而t0处的波形类似于t1处的波形。即,滞后参数典型地是指示周期性波形的音调周期的参数,并且是语音本身的音调周期。然而,滞后参数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广义的参数,它包括在非周期性信号、例如起始语音中到波形类似的位置的延迟量。
然而,在通过上述传统的滞后参数编码方法获得的滞后参数代码中,如果在发送或存储的过程中发生比特差错,则解码滞后值远远不同于无差错的正确滞后值,这会使解码语音大大恶化。
通常,抑制代码中的比特差错引起的品质恶化的一种方法是提供失真之间的某个相关关系,像编码参数的参数值之间的欧氏距离、和指示这些参数值的代码之间的距离(汉明距离),并且减少比特差错的影响。
如果将这些滞后值之间的欧氏距离和差值等用作滞后参数的参数值之间失真的量度,则只要这些值很小,它们就是有效的。然而,如果该值超过某个值,则不再可能保持与感觉失真的对应关系,并且使用上述通用方法对于滞后参数的编码/解码处理不是很有效。
为了对付这些比特差错,有一种检测比特差错和防止使用包含差错的滞后值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差错检测本身很复杂,此外,将冗余比特、例如检验比特添加到低比特率通信方法、例如语音通信中是不合适的。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在滞后参数代码具有比特差错、并且由此引起感觉语音品质恶化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对滞后参数进行编码的优良方法和装置、和制作能够压缩的码本的方法。
发明概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使用如下定义的码本进行滞后参数的编码。码本是如下产生的,即,使得有比特差错的解码滞后参数值接近于无比特差错的解码值的n倍(包括1倍)或1/n倍(n是整数)的滞后参数代码的比率提高。
如下产生码本,即,使得码本中汉明距离位于规定比特数以内的代码之间解码值的失真的总和被最小化或接近最小化,并且使用下述失真量度,即,使得在一个解码滞后参数值和该值的n倍或1/n倍的另一个值之间测量的失真较小。
其结果是,如下产生码本,即,使得有比特差错的解码滞后参数值接近于无比特差错的解码值的n倍(包括1倍)或1/n倍(n是整数)的滞后参数代码的比率提高,这使得能够以更小的感觉语音品质恶化对语音信号进行编码/解码。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滞后参数编码方法和装置的无线发送机的方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语音编码部的方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语音编码部的要部的方框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语音解码部的要部的方框图;以及
图5是制作可应用于实施例1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码本的流程图。
实施本发明的最好方式(实施例1)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无线发送机的方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0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