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800320.4 | 申请日: | 199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263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16 |
发明(设计)人: | 山中泰彦;胁田尚英;山添博司;柄泽武;河栗真理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G02F1/1347;G02F1/1345;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凯,叶恺东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
基板,在上表面上形成了像素电极和与该像素电极连接的驱动元件;
树脂膜,被配置在上述基板的上方,在上表面上形成了共用电极;
多个柱状支撑部件,被竖直地设置在上述基板上以支撑树脂膜;
粘接层,分别夹在上述多个支撑部件与树脂膜之间,粘接树脂膜与支撑部件;以及
液晶层,在上述基板与上述树脂膜之间封入液晶而构成,
上述粘接层由具有热塑性的材料构成,使粘接层显现出热塑性,得到树脂膜与支撑部件的粘接状态。
(2)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具备:基板,在上表面上形成了像素电极和与该像素电极连接的驱动元件;多个树脂膜,它是被配置在该基板的上方的多个树脂膜,在最上位置的树脂膜的上表面上形成了共用电极,在其它树脂膜的上表面上形成了像素电极;以及多个液晶层,其结构是这样的,在基板与树脂膜间以及在树脂膜相互间分别介入了多个柱状支撑部件而形成的各间隙内封入液晶而构成,在上述基板的上表面上具备分别与上述各树脂膜上的像素电极对应的驱动元件,利用与该树脂膜上的像素电极相关地设置的立体布线将上述树脂膜上的像素电极与驱动元件导电性地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支撑部件与树脂膜之间介入了粘接层,
上述粘接层由具有热塑性的材料构成,使粘接层显现出热塑性,来得到树脂膜与支撑部件的粘接状态,
在基板与树脂膜间存在的支撑部件和在树脂膜相互间存在的支撑部件在关于与基板平行的面上大致存在于同一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膜是没有热塑性的材料,或是与粘接层相比具有显现出热塑性的温度高的热塑性的材料,
上述支撑部件是没有热塑性的材料,或是与粘接层相比具有显现出热塑性的温度高的热塑性的材料,或是在粘接处理之前进行了硬化处理的材料。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膜是没有热塑性的材料,或是与粘接层相比具有显现出热塑性的温度高的热塑性的材料,
上述支撑部件是没有热塑性的材料,或是与粘接层相比具有显现出热塑性的温度高的热塑性的材料,或是在粘接处理之前进行了硬化处理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层叠各3组上述液晶层和上述树脂膜,构成3个液晶层的液晶是分别包含不同颜色的2色性色素的宾主液晶。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是透明基板,
上述支撑部件和上述粘接层是在基板表面的支撑部件形成部位上形成遮光膜并将该遮光膜作为光掩模利用光刻法形成的正型光致抗蚀剂。
(7)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是透明基板,
上述支撑部件和上述粘接层是在基板表面的支撑部件形成部位上形成遮光膜并将该遮光膜作为光掩模利用光刻法形成的正型光致抗蚀剂。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是透明基板,
上述支撑部件和上述粘接层是在基板表面的支撑部件形成部位以外的部分上形成遮光膜并将该遮光膜作为光掩模利用光刻法形成的负型光致抗蚀剂。
(9)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板是透明基板,
上述支撑部件和上述粘接层是在基板表面的支撑部件形成部位以外的部分上形成遮光膜并将该遮光膜作为光掩模利用光刻法形成的负型光致抗蚀剂。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支撑部件中在像素区域内存在的支撑部件相互的间隔在15μm~100μm的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支撑部件中在像素区域内存在的支撑部件相互的间隔在15μm~100μm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树脂膜的厚度为0.5μm~1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03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纱的制造方法及其复合纱
- 下一篇:带光校正的全息屏投影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