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纤维非织造布有效
申请号: | 99802958.0 | 申请日: | 199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291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11 |
发明(设计)人: | 武居邦彦;岸根真佐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H3/00 | 分类号: | D04H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鸣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纤维 织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软性良好,且兼备高强度的复合纤维非织造布,以及使用了该非织造布的卫生材料用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近年,用于各种领域的纺粘法非织造布与利用梳棉法和熔喷法制得的短纤维非织造布相比,具有拉伸强度良好和生产率较高的优点。但另一方面,其柔软性比短纤维非织造布差,所以,在用于卫生材料的表面材料等与人体肌肤直接接触的领域,其适用性不如短纤维非织造布。对于一次性(用即弃)卫生材料等应用领域,生产率高的纺粘法非织造布较适用,为获得柔软性良好的纺粘法非织造布可采用各种方法。
例如,为使构成非织造布的纤维相互粘合设置了带有间隔的部分粘合区域,只有在该区域内纤维互相熔融粘结,由此设置了纤维未粘合的区域。但是,仅靠该技术不能够充分体现出足够的柔软性。
众所周知,构成纤维的树脂为聚乙烯时的聚乙烯非织造布的柔软性和手感良好(日本专利公开公报昭60-209010号)。但是,聚乙烯纤维纺丝困难,很难获得纤度较细的纤维。而且,用轧辊对聚乙烯纤维制得的非织造布进行加热加压处理时,非织造布易熔融,由于纤维强度较低,所以容易卷缠轧辊。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虽然可使处理温度下降,但这种情况下,容易使热粘合变得不理想,存在不能够获得具有充分强度和磨擦牢度的非织造布。而且其强度不及聚丙烯制得的非织造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采用芯部分使用聚丙烯、聚酯等树脂,鞘部分使用聚乙烯的芯鞘型复合纤维(日本专利公报昭55-483号、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2-182960号、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5-263353号)的方案。
但是,上述提案中的由芯鞘型复合纤维组成的非织造布不能够兼具作为卫生材料所必须的足够的柔软性和强度。即,如果作为鞘组分的聚乙烯较多,则柔软性虽然有所提高,但强度不够,加工时非织造布容易发生破损。另一方面,如果芯组分较多,虽然能够获得足够的强度,但柔软性较差,作为卫生材料使用时品质下降。因此,要获得同时满足两方面的性能水平是十分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以上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柔软性和手感良好,且具有足够强度的复合纤维非织造布。
发明的揭示
本发明者们为达到前述目的,提供了采用复合纤维,较好是采用芯鞘型或并列型复合纤维而获得的复合纤维非织造布。上述复合纤维由具有120~135℃的高熔点和低于高熔点至少5℃的90~125℃的低熔点的聚乙烯系树脂(A),以及与该聚乙烯系树脂(A)的熔点差在10℃以上的高熔点树脂(B)构成,聚乙烯系树脂(A)和高熔点树脂(B)的构成比例(A/B)以重量比计为50/50~10/90,聚乙烯系树脂(A)沿长度方向连续形成至少部分纤维表面。
本发明的理想状态中,前述聚乙烯系树脂(A)最好由具有120~135℃的高熔点和低于高熔点至少5℃的90~125℃的低熔点的1种乙烯系聚合体构成。
或者,聚乙烯系树脂(A)最好由具有120~135℃的高熔点的乙烯系聚合体(A-1)和具备低于高熔点至少5℃的90~125℃的低熔点的乙烯系聚合体(A-2)构成。
包含在聚乙烯系树脂(A)中的乙烯系聚合体(A-1)和乙烯系聚合体(A-2)的重量比[(A-1)/(A-2)]较好为75/25~30/70。
乙烯系聚合体(A-1)的密度较好为0.930~0.970g/cm3,乙烯系聚合体(A-2)的密度较好为0.860~0.930g/cm3。
此外,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得的本发明中的聚乙烯系树脂(A)的分子量分布(Mw/Mn)较好为1.5~4.0。
高熔点树脂(B)最好是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2.0~4.0的丙烯系聚合体。
丙烯系聚合体最好是熔融指数(以ASTM D1238为标准在荷重为2.16kg,温度为230℃的条件下进行测定)为20~100g/10分钟、乙烯结构单位含量为0.1~5.0摩尔%的丙烯·乙烯共聚体。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在前述复合纤维非织造布上层叠熔喷型非织造布而制得的卫生材料用非织造布。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图3是聚乙烯系树脂(A)的DSC曲线(差示热分析曲线)的示意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状态
以下,对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和该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非织造布进行具体说明。本说明书中的“聚合体”包括单聚体和共聚体两种。
复合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2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运动短裤式内裤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