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804381.8 | 申请日: | 199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294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9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浩明;西中胜喜;藤田晋吾;小川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敬国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有以下一系列的步骤:使用形成图6或者图8所示电极图案的基板1构成液晶单元;将此液晶单元的外围部分在切断位置2处切断并去除后,将被切断的部分进行抛光,修整切断部分形状的毛刺。
在基板1上,为了能够连接外部电路,在切断位置附近形成接线端电极3。图6以及图8中6是显示电极。
在液晶单元内部还具有薄膜晶体管等的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阵列基板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由在阵列基板制成工序及液晶单元制造工序中产生的静电对开关元件的破坏,在基板1上设置短路接线端电极3的共用电极图案4,并在液晶单元的外围部分被切断之后去除共用电极图案4。
即使在不具备开关元件的液晶单元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由于静电而使取向膜劣化,也同样设置短路接线端电极的共用电极图案,并在液晶单元的外围部分被切断之后去除共用电极板4。
以往的这些电极大多数是由ITO(氧化铟、氧化锡固溶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a)与图6所示,将共用电极图案4设置在液晶单元切断位置2的外侧,将基板切断的同时共用电极图案4被自动地去除。
但是,近年为了大型显示,一直需要使电极为低电阻,例如特开平9-230806号公报等之中提出了具有银类金属电极的电极。
再者,为了使作为便携显示设备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更加清晰,提出在下侧基板上形成兼有反射功能与电极作用的金属电极,从而将反射片配置在液晶单元内部的结构。此时,存在使用1块偏振片的结构或者没有使用偏振片的结构。作为上述金属电极的材料主要是布线电阻低且反射率高的Al类、Ag类的材料。(例如,特开平7-134300号公报、特开平8-179252号公报)。
这样,在使用金属电极作为接线端电极3的情况下,特别是硬度不高的Al类、Ag类的材料时,在液晶单元的切断、抛光工序中,如图5(a)所示,本来相邻接线端电极间应该电隔离,但是如图5(b)中符号7所示,由于接线端电极材料的延展性,会存在当抛光时基板切断部分相邻的接线端电极的相互间被短路的问题。
这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额外的工序,即如图8所示,将共用电极图案4设置在基板切断位置2的内侧,并在切断液晶单元外围部分之后,如图7所示利用激光照射5将共用电极图案4(相当于激光照射宽度L的面积)去除,使接线端电极相互间分离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即使由具有延展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电极板时,也不需要激光照射等额外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1基板、由在此基板内侧设置的金属形成的接线端电极主体、一端与接线端电极主体连接且另一端到达基板的端部且由金属形成的中间连接布线、第2基板、夹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将第1基板端部的中间连接布线的线宽度设定得比接线端电极主体的电极宽度窄。
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1基板上,在以后工序中切除所述基板外围部分的切断位置的内部,形成由金属构成的数个接线端电极主体,在所述切断位置的外部形成共用电极布线,并形成作为连接所述各接线端电极主体与所述共用电极布线的连接布线,而且在所述切断位置的线宽比所述接线端电极主体的宽度窄的、由金属构成的中间连接布线的工序;第2基板与所述第1基板间夹持液晶的工序;在所述第1基板的切断并去除基板的外围部分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具有延展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电极图案的基板切出的基板的端面,即使将它抛光,相邻的接线端电极相互之间也不发生短路。
附图概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中使用的基板的平面图。
图2是同实施形态中基板的接线端电极其附近的平面图。
图3是图1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同实施形态中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以往的电极基板制造中接线端电极附近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以往电极基板的一个示例的平面图。
图7是说明以往电极基板制造方法的接线端电极附近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以往电极基板的一个其它示例的平面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以下,利用图1~图4对本发明实施形态进行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4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筒
- 下一篇:磁盘设备及磁盘存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