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抑制肥大细胞脱粒的杂合蛋白质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99806061.5 | 申请日: | 199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00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0 |
发明(设计)人: | 汉斯·拜格克;杰根·佛耶莫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拜欧特康生化技术开发和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A61K38/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晓红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抑制 肥大 细胞 脱粒 蛋白质 及其 用途 | ||
发明背景
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特征在于有关的患者都会形成针对过敏原(例如花粉、屋内粉尘、小虫、动物毛)的IgE型抗体。这些抗体不仅会在血液内循环而且也会结合到组织中所含的细胞,该等细胞在其质膜上展现出针对一部分IgE分子的特异性受体,Fc片段(Fishman &Lorberboum-Galski 1997;Hamawy 1997)。带有IgE受体的细胞完全都是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而无他。这些细胞都是促成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细胞。它们会贮存含有血管活性胺类(vasoactive amines)和前列腺素以及白三烯类(leukotrienes)(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的小泡。这些物质的释放会导致肥大细胞的脱粒,其可透过一种特异性机制与非特异性机制而发生。一旦细胞受到机械性破坏之后,例如,经由在皮肤上刮擦,及非特异性地释出组织胺。在伤口处,皮肤会变红。形成荨麻疹(水肿)且皮肤会痒(三联反应)。会特异性地释出组织胺的物质于相当低浓度下就有效应且会触发下列反应级联(信号级联):磷脂酶C的活化---第二信使"二酰基甘油"和"IP3"之形成---钙从细胞贮存处的移动---颗粒与细胞膜的融合---颗粒的外胞饮作用而无细胞溶解--针对肝素和碱蛋白的复合物所含荷正电组织胺进行钠交换---从颗粒基质释出组织胺。于过敏者与过敏原之间有接触之下,细胞表面上的IgE分子会结合此过敏原。一旦过敏原分子经结合到充分的量时,质膜中的受体即发生聚集现象。该聚集现象即为上文所述在细胞内部的信号级联之特异性刺激。释出的物质即诱发出过敏性征候(结合膜炎、鼻炎、气喘、喉水肿、荨麻疹、血压降低到显著的过敏性休克)。在蜂毒素中所含的肽类例如肥大细胞脱粒肽(MCD)也会促成肥大细胞的脱粒。此外,某些医药品会以非合意效应之方式引起组织胺之特异性释出。人体内的组织胺释出业经对肌肉松弛剂、聚葡糖、乙酰基水杨酸(阿斯匹灵)、吗啡、抗生素、X射线摄影术中的对比剂、外来血清等述说过。
若小泡与质膜的融合经成功地抑制时,就不会释出胺类和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其结果就不会诱发出过敏反应。有数种蛋白质(融合蛋白质)分别涉及分泌程序和释出,这些蛋白质可结合到分泌小泡的膜及/或质膜上。同样地这些也可能出现在胞液中。这些蛋白质的代表性例子分别地为SNAP25,小突触泡蛋白(synaptobrevin)(VAMP),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e)和其同种型。这些蛋白质会形成复合物(融合复合物)而将分泌小泡固定到质膜的内侧。该固定化促使小泡与质膜的融合提早发生,而该融合则受到IgE触发的Ca++流入所诱发。经由将这些蛋白质之一失活,例如经由蛋白质水解性切割,可以抑制该复合物的形成。
所提及的诸融合蛋白质系已知为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在神经细胞内产生的神经毒素的轻链之靶分子(底物)(Ahnert-Hilger& Bigalke,1995;Bigalke 1999付印中)。目前已知有七种不同类型的肉毒梭菌毒素(A、B、Cl、D、E、F和G)。所提及的小突触泡蛋白另外还是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所产生的TeNT之靶分子(Link et al.,1993)且也为产自淋病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的蛋白酶之靶分子(Binscheck et al.,1995)。除了后者之外,该等毒素都包括至少两个功能结构域。蛋白质(重链)的C端部分负责其对神经细胞的结合而其N端(轻链)的特征在于上文所述的高特异性蛋白质分解活性。该等毒素系透过它们的重链结合到神经细胞并透过受体介导的细胞摄入作用及随后的转位到达胞液内,于该处这些毒素会切割一或多种所提及的融合蛋白质,其转而为融合复合物所必要者。在切割个别蛋白质之后,乙酰胆碱和其他递质从神经细胞的分泌即分别受到抑制(Binscheck and Wellhoner,1997)。
对递质释出的抑制已在过去以治疗方式用来治疗肌紧张不足运动障碍即用来压抑副交感神经活性(Benecke and Kessler,1995)。对于梭菌神经毒素,尚未知晓该等融合蛋白质以外的生物底物。重链对于周围神经细胞具有高亲和性使得与其连接的轻链只能到达这些细胞且只在这些细胞中有效用---虽则有发生分泌程序的其他细胞类型,例如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也拥有上文所提及的底物,但是这些并不拥有摄入蛋白酶所用的机制(Marxen et al.,1989)。
发明描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杂合蛋白质,其包括下列物质或由下列物质所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拜欧特康生化技术开发和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拜欧特康生化技术开发和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60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