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9809858.2 | 申请日: | 199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14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19 |
发明(设计)人: | 行天久朗;安本荣一;内田诚;菅原靖;西田和史;羽藤一仁;小野之良;小原英夫;森田纯司;武部安男;神原辉寿;酒井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88;H01M8/02;H01M8/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章鸣玉 |
地址: | 日本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及其 制作方法 | ||
1.燃料电池,所述电池具备由带有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的一对电极,夹在该对电极间的电解质层,设置在前述电极外侧的具有向电极之一提供燃料气体的气体供给用通道的隔板及向另一电极提供氧化剂气体的气体供给用通道的隔板组成的单电池,由单电池通过前述隔板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至少前述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或通道表面具备防水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通过包含具有疏水性基团及官能团的硅烷化合物的防水处理剂,或包含带有氟原子及碳原子的非聚合物性化合物的防水处理剂赋予前述催化剂反应层、气体扩散层或通道表面以防水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前述硅烷化合物具备疏水性基团及官能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前述疏水性基团的主链及侧链的至少一处具有烃链及含氟碳链中的至少1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前述硅烷化合物为式:CF3-(CF2)7-(CH2)2-Si(OCH3)3表示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由包含具有氟原子及碳原子的非聚合物性化合物的防水处理剂由氟化沥青及溶剂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前述沥青的平均分子量为500~1000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包含在前述沥青中的氟原子和碳原子之比(F/C)最好为1.25~1.65。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包含在前述氟化沥青中的氟原子和氢原子之比(F/H)在9以上。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前述氟化沥青对水的接触角在130度以上。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前述氟化沥青由煤系沥青或石油系沥青直接氟化而合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中,前述电解质层由固体高分子膜构成。
13.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是将由带有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的一对电极,夹在该对电极间的电解质层,设置在前述电极外侧的具有向电极之一提供燃料气体的气体供给用通道的隔板及向另一电极提供氧化剂气体的气体供给用通道的隔板组成的单电池,通过前述隔板层叠而制得燃料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将硅烷化合物及溶剂组成的防水处理剂或氟化沥青及溶剂组成的防水处理剂涂布在至少构成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或通道表面的材料上的步骤:(b)干燥除去前述溶剂以固定前述硅烷化合物或氟化沥青的步骤。
14.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是将由带有催化剂层和气体扩散层的一对电极,夹在该对电极间的电解质层,设置在前述电极外侧的具有向电极之一提供燃料气体的气体供给用通道的隔板及向另一电极提供氧化剂气体的气体供给用通道的隔板组成的单电池,通过前述隔板层叠而制得燃料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至少构成催化剂层、气体扩散层或通道表面的材料上蒸镀氟化沥青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其特征还在于,包括在前述催化剂反应层和气体扩散层界面蒸镀氟化沥青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098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层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可变形复合叠层结构的改进的粘结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