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在控制保持状态下的选通发送有效
申请号: | 99810232.6 | 申请日: | 199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315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发明(设计)人: | 朴洙元;金英期;安宰民;金宰烈;姜熙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005 | 分类号: | H04B7/005;H04J13/02;H04Q7/38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码分多址 通信 系统 控制 保持 状态 发送 | ||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尤其涉及在控制保持状态下进行选通(gated)发送(或断续发送)的设备和方法。
2.相关技术描述
基于IS-95标准的传统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支持话音服务。然而,遵从IMT(国际移动通信)-2000标准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支持话音服务,而且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服务。例如,IMT-2000标准可以支持高质话音服务、运动图像服务和因特网搜索服务等。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通信服务的特征在于突发数据的发送(transmission)与长的非发送时段交替进行。因此,对于数据通信服务来说,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信道分配方法,其中只在数据发送期间分配专用信道。也就是说,考虑到有限的无线电资源、基站的容量和移动台的功耗,移动通信系统只在实际数据发送期间连接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而当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数据发送时释放专用信道(即,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当专用信道被释放时,通过公用信道进行通信,从而提高无线电资源的使用效率。
主要支持话音服务的传统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旦完成数据发送就释放业务信道,然后当需要发送数据时重新连接业务信道。但是,由于重新连接业务信道所引起的时间延迟,传统的信道分配方法不适用于分组(packet)数据服务。因此,为了提供除话音服务之外的分组数据服务,需要新的信道分配方法。
一般来说,在分组数据服务期间,数据发送是断续发生的。因此,分组数据的发送间隔与非发送时段交替进行。在非发送时段内,移动通信系统或者释放或者保持信道在使用状态。然而,存在着与保持和释放信道两者都有关的缺点,即,由于重新连接信道引起的时间延迟,信道的释放使服务时间延长,和保持信道使信道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如下方法,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提供专用控制信道,以在数据发送期间在专用控制信道上交换与业务信道相关的控制信号,并在非发送期间释放业务信道和只保持专用控制信道。按照这种方式,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防止信道资源的浪费,并当有数据要发送时迅速重新连接业务信道。上述的操作状态被称为控制保持状态。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根据信道分配的附加操作状态。图10显示了移动通信系统关于分组服务的状态转移图。
如图10所示,对于分组服务来说,关于分组服务的状态转移图显示了分组空状态、初始化状态、激活(active)状态、控制保持状态、中止状态、休眠状态和重新连接状态。在控制保持、激活和中止状态下,连接服务选项,和在其它状态下,不连接服务选项。
此外,控制保持状态可以划分为正常子状态和时隙(slotted)子状态,如图11所示。正常子状态是指没有数据在业务信道上发送和只在专用控制信道上交换控制信号的状态。当正常子状态持续预定时间时(即,在没有数据发送的预定时间内只交换控制信号时),发生到时隙子状态的转移。时隙子状态是指保持专用控制信道的连接,但在专用控制信道上不交换控制信号以降低移动台的功耗的状态。然而,为了从时隙子状态转移到正常子状态,应该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进行重新同步化,因为在时隙子状态下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不交换控制信号。
现在对用于进行上面操作的传统CDMA通信系统的基站和移动台加以说明。图1A显示了CDMA通信系统中的传统基站发送器。
就前向链路信道而言,基站包括导频信道,用于同步获取和信道估计;前向公用控制信道(F-CCH),用于给位于基站的小区(或服务区)中的所有移动台公用地通信传送控制消息;前向专用控制信道(F-DCCH),用于给位于基站的小区中的特定移动台单独通信传送控制消息;和前向专用业务信道(F-DTCH),用于给位于基站的小区中的特定移动台单独通信传送业务数据(即,话音和分组数据);前向专用控制信道包括通过时隙多路复用用于给特定移动台单独通信控制消息的共享前向专用控制信道(共享F-DCCH)。前向专用业务信道包括前向基本信道(F-FCH)和前向辅助信道(F-SC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10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