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无效
申请号: | 99813351.5 | 申请日: | 199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326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2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裕司;谷口幸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B21/18 | 分类号: | D04B21/18;D01F6/6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登营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性 拉舍尔经 编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
技术背景
插入编织斯潘德克斯等弹性纤维的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大多情况下由耐纶纤维的交织4线圈横列经缎网、6线圈横列经缎网、10线圈横列经缎网等经缎网组织、弹力网眼经编织物组织、经平网组织、2片筘的弹性纤维和网的组合组织等编成。这些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主要用于胸罩、绑肚、紧身服等紧身内衣、短裤、衬裤、弹性汗衫等内用场合,另外,在运动用场合用于游泳衣、鞋罩、体操服、自行车旅行短裤,在外用场合用于实施了上胶涂布和层压加工的茄克衫、盖板针布等。
在将耐纶纤维作为地组织的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中,依然存在因染色加工时的热定形或产品保管时的NOX气体等的影响产生的、耐纶纤维所特有的变黄问题。在现有的防止变黄的方法中,具有染色加工时进行低温热定形和进行产品不会变黄的产品完全密闭包装等对策,但洗涤收缩率下降和产品出厂之前的烦琐成为很大的问题。
为此,曾试制过使用了不易发生变黄问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与弹性纤维交织的经编织物。这样,的确可消除变黄问题,但作为耐纶紧身内衣特征的柔和手感受到损害,成为硬手感的针织物,对于靠近皮肤穿用的紧身内衣来说,接触皮肤的感觉不好,基本上没有得到使用。
另外,在将插入编织了弹性纤维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形成的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制作成绑肚或紧身服等的场合,如在穿脱时拉伸较大或穿用过程中反复进行伸缩运动,则易于产生回弹迟缓(将织物伸长后,即使解除也不能立即恢复到原状的缺点)。特别是对于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的产品,为了使手感柔和,必须在低张力下进行编织,易于产生回弹迟缓的缺点,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仅能够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制造。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该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对上述插入编织了弹性纤维的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的缺点进行了改良,并且不会变黄,手感柔和,没有回弹迟缓缺点。
本发明的伸缩性拉舍尔经编织物通过对形成地组织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纤维和插入编织的弹性纤维进行交织而构成;其特征在于:线圈横列数为100-200线圈横列/2.54cm,而且,线圈横列数/2.54cm与线圈纵行数/2.54cm的积为4000-8000。
本发明中使用的地组织纤维为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由聚合物构成,该聚合物含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单位在约50摩尔%以上,含70摩尔%以上较好,含80摩尔%以上更好,含90摩尔%以上则更为有利,另外,包括含有第3成份的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形成的聚合物纤维,其中,作为后面例示的聚合物中的第3成份,其它酸成份和/或乙二醇成份的合计量在约50%摩尔以下,30%摩尔以下较好,20%摩尔以下更好,10%摩尔以下则更为有利。
在本发明中,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可在按1500m/分左右的卷取速度获得未拉伸丝后,由在2-3.5倍左右延捻的方法、直接连接纺丝-延捻工序的直延法(纺丝抽伸法)、卷取速度5000m/分以上的高速纺丝法(纺丝拉紧法)等任一方法形成。
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的形态可为长纤维,也可为短纤维,可以长度方向均匀,也可有粗有细,断面可为圆形、三角形、L形、T形、Y形、W形、八叶形、扁平形、狗骨头形等多棱形、多叶形、中空形、及不定形。聚对苯二甲酸亚丙基酯纤维编入到拉舍尔经编织物的形态可列举出环锭纺丝、自由端纺丝等纺丝、单丝分特为0.1-5.6左右的复丝原丝(包含极细丝)、弱捻丝-强捻丝、混合长丝、假捻丝(包含POY的拉伸假捻丝)、空气喷射加工丝等。
另外,也可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由混纺(サィロスパン或サィロフィル等)、交织混合长丝(与高收缩丝不同的收缩混合长丝等)、交捻、复合假捻(伸度差假捻等)、2供给空气喷射加工等手段在通常30质量%以下的范围内混用以羊毛为代表的天然纤维等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13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