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坯厚度的改变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815289.7 | 申请日: | 1999-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332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23 |
发明(设计)人: | K·梅尔瓦德;H·埃丁格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斯特-阿尔派因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8 | 分类号: | B22D11/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娟,赵辛 |
地址: | 奥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坯 厚度 改变 方法 装置 | ||
1.在用一个具有一贯通空腔(5)的连铸结晶器(6)的情况下,连铸坯(1)尤其是连铸钢坯在连铸过程中从第一厚度(D1)变成第二厚度(D2)的厚度(D1)的改变方法,该连铸结晶器具有至少两个在对置侧上界定该空腔(5)的、由其位置确定连铸坯(1)宽度的第一侧壁(8、8’)和至少另外两个连接在第一侧壁(8、8’)上的、由其位置确定连铸坯(1)厚度(D1、D2)的第二侧壁(10、10’)并具有一个连铸坯导辊(13)来支承在第二侧面(10、10’)的延伸部分中已浇注的连铸坯(1)和配合连铸坯(1)的不同厚度(D1、D2),其特征为:
·钢水(2)浇入连铸结晶器(6)中短时间被中止,此时形成连铸坯(1)的一个中间端(20);
·一根套管(21)在连铸坯(1)的一端(22)与连铸坯(1)的中间端(20)焊接的情况下装在连铸坯(1)的中间端(20)上;
·其中套管(21)远离连铸坯(1)的一端(24)是敞口的,该端相当于连铸坯(1)的第二厚度(D2);
·至少一个第二侧壁(10、10’)在装上套管(21)之前或之后—视连铸坯(1)的第一厚度(D1)减小或增加而定—调节到第二厚度(D2);
·其中套管(21)远离连铸坯(1)的一端(24)通过连铸坯(1)的拉出在连铸结晶器(6)的空腔(5)内调节到一个高度水平面;
·然后在灌满套管(21)的情况下,钢水(2)继续浇入连铸结晶器(6)的空腔(5)中;
·在连铸坯(1)继续拉出开始后,连铸坯导辊(13)配合连铸坯(1)的第二厚度(D2),即从第一厚度(D1)到第二厚度(D2)的连铸坯过渡位置的拉出的继续在连铸坯导辊(13)的纵向内是逐渐进行的。
2.按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套管(21)装到连铸坯(1)的中间端(20)之前,连铸坯(1)的中间端(20)通过连铸坯(1)的拉出被移动到连铸结晶器(6)下方的一个高度平面上。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套管(21)装上之前,第二侧壁(10、10’)首先移动到距离(D3),该距离大于连铸坯(1)的第二厚度(D2),然后才放在套管(21)旁边。
4.按权利要求1至3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套管(21)和连铸结晶器(6)的侧壁(8’、10、10’)之间的间隙是密封的。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第一侧壁(8)与构成相当于连铸坯(1)第二厚度(D2)的第一侧壁(8’)交换。
6.按权利要求1至4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第一侧壁在其宽度上是可调节的并调节成相当于连铸坯(1)的第二厚度(D2)。
7.按权利要求1至6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在配合第二厚度(D2)的过程中,连铸坯导辊(13)以楔形过渡区从第一厚度(D1)过渡到第二厚度(D2),这个楔形过渡区同步地与连铸坯(1)的拉出在连铸坯导辊(13)的整个长度上一起移动。
8.按权利要求1至7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在浇注具有第二厚度(D2)的连铸坯(1)时,在连铸坯(1)继续拉出的过程,连铸坯导辊(13)逐步地即逐段地逐渐配合连铸坯(1)的第二厚度(D2)。
9.按权利要求1至8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两个第二侧壁(10、10’)中只有一个侧壁(10’)调到连铸坯(1)的第二厚度(D2)的尺寸,而这两个第二侧壁(10、10’)中的另一个侧壁则在厚度(D1)的变化过程中保持原地不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斯特-阿尔派因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沃斯特-阿尔派因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8152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