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棚培育五期幼蟹技术无效
申请号: | 00136506.1 | 申请日: | 200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296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宽意;胡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京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奚幼坚 |
地址: | 21000***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优质水产品,颇受人民喜爱,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温棚培育豆蟹的成活率,特别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具有独特水土理化条件的低洼盐碱地,运用保水、调温、水质调控及防病等技术培育豆蟹,解决了低洼盐碱地鱼塘水体矿化度偏高,养殖品种单一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培育 五期幼蟹 技术 | ||
【主权项】:
1.温棚培育五期幼蟹技术,包括土质培育水池及在土池上方搭建塑料大棚,棚内设有向水池的增氧、调温装置以及水池的给、排水系统,对池内蟹苗进行投饲和疾病防治并注意对水质进行调控,其特征是:a.物理环境综合调控:温度采取综合调节法,在幼蟹培育前期,昼夜温差大,气温低时,大棚应密封不通风换气,并用加热器加热空气,使水温稳步上升或缓慢下降,补充水量应在下午进行;幼蟹培育后期,气温增高,白天应掀开大棚通风换气降温,补水应在上午进行;b.水环境综合调控:培育池为新开挖的土池,若用旧池改造,需先清除污泥;增氧应在傍晚至第二天上午8时左右进行,并根据天气、水质及幼蟹活动情况不定期增氧;c.疾病综合防治:培育池使用前用高锰酸钾及漂白粉泼洒消毒;下苗后每7-8天一次用高锰酸钾液或生石灰泼洒消毒,二者交替使用;用硫酸亚铁、硫酸铜和土霉素混合后拌和饲料定期投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013650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感冒的牙膏配方
- 下一篇:无花果泡制酒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