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无效
申请号: | 02126784.7 | 申请日: | 2002-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94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发明(设计)人: | 田红旗;姚松;高广军;许平;姚曙光;王万静;刘堂红;鲁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D17/00 | 分类号: | B61D17/00 |
代理公司: | 中南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袁翔 |
地址: | 41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铁路客运列车,尤其是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的动车和拖车、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的端车和中间车车体。车体两端部的非载人区为产生塑性变形的吸能结构,中间部分载人区(或机器间)为产生弹性变形的弹变结构。弹变结构位于车体两端枕梁内侧,吸能结构A或F位于车体外端至枕梁之间;吸能结构E位于流线型司机室控制台前方。吸能结构按照一级、两级或多级纵向刚度设置。它能够将列车碰撞时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动能转化为车体非载人区的变形能,为乘员提供足够的安全空间,减少了撞车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列车的被动安全保护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客运 列车 冲击 车体 | ||
【主权项】:
1.铁路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其特征在于:①车体的两端部分吸能结构为A和A或E和F,中间部分为弹变结构B。②吸能结构A或F位于车体外端至枕梁之间;吸能结构E位于流线型司机室控制台前方,弹变结构B位于两枕梁之间,是以底架、侧墙、车顶各梁件形成封闭的组合框架。③端部吸能结构A、E、F按照一级或两级或多级纵向刚度设置。④对吸能结构主要为承载吸能结构,需要时设专用吸能结构梁件,如六方格铝蜂窝状结构。⑤对原有结构中的承载吸能结构,改变牵引梁和边梁板结构厚度、在其腹板或翼板上开孔、调整牵引梁和边梁结构的纵向刚度。⑥对在端部底架上沿纵向或横向布置承载吸能梁件,可采用开孔箱形结构——腹板或上下盖板开孔或开设有应力集中槽的箱形结构——腹板或上下盖板开设;腹板为波浪形的薄壁箱形结构、锥形薄壁箱形结构、薄壁直圆管,阶梯式变截面圆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0212678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