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5255.0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0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罗红宇;余新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475 | 分类号: | C07K14/475;A61K35/60 |
代理公司: | 舟山固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荣新 |
地址: | 316004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方法,先将赤魟软骨粉碎,再经抽提、粗分、纯化,最后脱盐,冷冻干燥,获得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简写为DCAIF-I其中纯化采用Hitrap DEAEFF离子交换柱层析、Superdex 75 10/300 GL柱层析、Shim-packVP-ODSHPLC柱层析。本发明所提供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方法,提出了一条从赤魟软骨中提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方法,且所制得的DCAIF-I经试验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该制备方法是一种有效、优化的从赤魟软骨中提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生成 抑制 因子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将赤魟软骨粉碎,再经抽提、粗分、纯化,最后脱盐,冷冻干燥,获得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英文缩写名记为DCAIF-I,其中抽提是:先将粉碎的赤魟软骨按1∶4-6的比例放置于抽提液中,该比例为重量与体积比,单位是g∶mL,所说抽提液中含0.05-0.1mol/L的MES、重量/体积百分比为0.02%的EDTA和1.0-2.0mol/L的盐酸胍,随后将pH值调至5.4-6.2,于15-30℃下振荡72h,再于4℃下,10000r/min离心,弃残渣,得上清液为赤魟软骨抽提液;粗分是:先将赤魟软骨抽提液经超滤获取分子量在3-200KD的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粗提液,再将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粗提液用丙酮作分级沉淀,获得的沉淀以pH值为7.0-7.6、浓度为0.02mol/L的Tris-HCl缓冲溶液进行透析,再经冷冻干燥获得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粗制品;纯化是: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粗制品先用Hitrap 26/10 Desalting柱进行脱盐,再用Hitrap DEAE FF离子交换柱进行层析,获得10个明显的分离峰,收集第1峰;再用Superdex75 10/300GL柱进行层析,获得4个明显的分离峰,收集第1峰;再用Shim-pack VP-ODSHPLC柱进行层析,获得3个明显的分离峰,收集第1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1015525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