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控制的汽车门安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60930.7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1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键;蒋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键;蒋国平 |
主分类号: | E05F15/20 | 分类号: | E05F15/20;B60J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00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汽车门安全系统,它利用汽车防盗系统遥控器能自动打开或关闭汽车门,并在关闭汽车门时,具有自动防止人体部位或物体被夹受伤或受损的安全保护功能。本实用新型由微型计算机工作电路、提示音控制电路、安全检测电路、车门开度检测电路、车门动态信号输入电路、车门打开控制电路和车门关闭控制电路所构成。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控制 汽车 安全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计算机控制的汽车门安全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计算机工作电路、提示音控制电路、安全检测电路、车门开度检测电路、车门动态信号输入电路、车门打开控制电路、车门关闭控制电路及控制盒;计算机工作电路由计算机(IC1)、电阻(R4、R5)、电容器(C1、C2、C3)、晶振(IC2)、直流变换器(T)及汽车蓄电池(G)而组成,其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为,计算机(IC1)接口(AREF)与接口(AGND)连接后接地,电阻(R5)的一端与计算机(IC1)接口(AGND)相连接,另一端与计算机(IC1)接口(AVCC)相连接,接口(AVCC)与电容器(C1)的一端相连接,电容器(C1)的另一端与电阻(R4)一端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接口(VCC)相连接,然后再连接到直流变换器(T)输出端的+5V电源上,电容器(C2)的一端与晶振(IC2)的一端和计算机接口(XTAL1)相连接,电容器(C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3)一端相连接后接地,电容器(C3)的另一端与晶振(IC2)的另一端和计算机接口(XTAL2)相连接,计算机(IC1)、晶振(IC2)、电阻(R4、R5)及电容器(C1、C2、C3)分别设置在控制盒内的电路板上,控制盒设置在汽车仪表板下方,直流变换器(T)设置汽车蓄电池(G)的左侧的车架上;提示音控制电路由计算机(IC1)、电阻(R1)、固态继电器(K1)、蜂鸣器(H)及汽车蓄电池(G)而组成,其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为,蜂鸣器(H)的电源正极与固态继电器(K1)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蜂鸣器(H)的电源负极的搭铁,即接汽车蓄电池(G)负极,固态继电器(K1)的电源输入端与蓄电池(G)正极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1)的负极搭铁,固态继电器(K1)的信号输入端与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计算机(1C1)输出接口(PC1)相连接,电阻(R1)及固态继电器(K1)分别设置在控制盒内的电路板上,蜂鸣器(H)设置在靠近座位的车门板上;安全检测电路由计算机(IC1)、电阻(R2、R3)、固态继电器(K2、K3)及检测器而组成,检测器由光栅发射器(B1、B3)及光栅接收器(B2、B4)组成,其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为,光栅发射器(B1)的负极搭铁,光栅发射器(B1)正极与固态继电器(K2)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2)电源输入端与汽车蓄电池(G)正极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2)的负极搭铁,固态继电器(K2)信号输入端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计算机(IC1)输出接口(PC2)相连接,光栅接收器(B2)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IC1)输入接口(PF1)相连接,光栅接收器(B2)的电源负极搭铁,光栅发射器(B3)的电源负极搭铁,光栅发射器(B3)电源正极与固态继电器(K3)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3)电源输入端与汽车蓄电池(G)正极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3)的电源负极搭铁,固态继电器(K3)信号输入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计算机(IC1)输出接口(PC3)相连接,光栅接收器(B4)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IC1)输入接口(PF0)相连接,光栅接收器(B4)的电源负极搭铁,电阻(R2、R3)及固态继电器(K2、K3)分别设置在控制盒内的电路板上,光栅发射器(B1、B3)和光栅接收器(B2、B4)分别一一对应连续设置在车身门框的上、下位置上,并与门框表面平齐;车门开度检测电路由计算机(IC1)、车门开度传感器(SR1)、直流变换器(T)及汽车蓄电池(G)而组成,其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为,角度传感器(SR1)电源输入端与直流变换器(T)的电源输出端相连接,传感器(SR1)的负极搭铁,传感器(SR1)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IC1)输入接口(PF2)相连接,角度传感器(SR1)的外壳设置在车门铰链固定不转的零件上,角度传感器(SR1)的转盘设置在车门铰链的转轴上;车门动态信号输入电路由计算机(IC1)、汽车门锁开门电路、汽车门锁关门电路而组成,其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为,门锁电机开门电路与计算机输入接口(PF3)相连接,门锁电机关门电路与计算机(1C1)输入接口(PF4)相连接;车门打开控制电路由计算机(IC1)、电阻(R6)、固态继电器(K5)、按钮开关(S2)、车门机(M )及汽车蓄电池(G)而组成,其连关系及相互位置为,车门机(M )的开门电磁线圈负极搭铁,车门机(M )的开门电磁线圈正极分别与按钮开关(S2)的电源输出端及固态继电器(K5)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按钮开关(S2)的电源输入端与汽车蓄电池(G)正极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5)的电源负极搭铁,固态继电器(K5)的电源输入端与蓄电池(G)的正极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5)的信号输入端与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计算机(IC1)输出接口(PC4)相连接,电阻(R6)及固态继电器(K5)设置在控制盒内的电路板上,车门机(M )设置在车身门框上方的车身内,车门机(M )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车门门框的上前方,按钮开关(S2)设置在靠近座位的车门板上;车门关闭控制电路由计算机(IC1)、电阻(R7)、固态继电器(K4)、按钮开关(S1)、车门机(M )及汽车蓄电池(G)而组成,其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为,车门机(M )的关门电磁线圈负极搭铁,车门机(M )的关门电磁线圈正极分别与按钮开关(S1)的电源输出端及固态继电器(K4)电源输出端相连接,按钮开关(S1)的电源输入端与汽车蓄电池(G)正极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4)的负极搭铁,固态继电器(K4)的电源输入端与蓄电池(G)的正极相连接,固态继电器(K4)的信号输入端与电阻(R7)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计算机(IC1)输出接口(PC5)相连接,电阻(R7)及固态继电器(K4)设置在控制盒内的电路板上,按钮开关(S1)设置在靠近座位的车门板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键;蒋国平,未经王正键;蒋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2006093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油烟机
- 下一篇: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和光学信息记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