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上具有针状突起排列结构的金刚石的生产方法、金刚石材料、电极与电子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0680042616.9 | 申请日: | 2006-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0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寺岛千晶;在原一树;藤嶋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30B29/04 | 分类号: | C30B29/04;C30B33/12;H01M4/02;H01M4/58;H01M4/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平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一个方面,提供了表面上具有极其微小针状突起排列结构的金刚石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化了生产过程,而且还适用于各种各样结构的材料。在金刚石基底材料(2a)的至少表面附近的区域中掺杂1×1019以上浓度的至少一种掺杂剂,该掺杂剂选自硼(B)、氮(N)、铝(Al)、硅(Si)、磷(P)、硫(S)、铜(Cu)、砷(As)、钼(Mo)、铂(Pt)和金(Au),所述金刚石基底材料(2a)表面上用氧气干蚀刻处理,由此在该金刚石基底材料表面上形成针状突起排列结构(3)。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上 具有 针状 突起 排列 结构 金刚石 生产 方法 材料 电极 电子器件 | ||
【主权项】:
1.一种表面上具有针状突起排列结构的金刚石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使用氧气的干蚀刻法处理金刚石基底材料表面以在该金刚石基底材料表面上形成针状突起排列结构的步骤,其中,将至少一种选自硼(B)、氮气(N)、铝(Al)、硅(Si)、磷(P)、硫(S)、铜(Cu)、砷(As)、钼(Mo)、铂(Pt)和金(Au)的掺杂剂,以1×1019原子/cm3以上的浓度,至少在该金刚石基底材料表面附近的区域中掺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未经东海旅客铁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68004261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安全水印嵌入的永久性掩蔽
- 下一篇:降低烃原料溴指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