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2982.9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鄂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18 | 分类号: | G05B19/1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60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确定加工件的半径,板材宽度,板材厚度,和工件材料的强化系数和屈服强度;通过对剩余直边的优化求出水平位移和3个垂直位移及2个下压值,用以进行卷圆或预弯,从而卷出不同大小直径的圆筒。具有控制精度高,卷板精度误差小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调式 三辊卷 板机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算出在理想状态下上辊的水平位移量和3个垂直位移量及2个下压值,用以进行卷圆或预弯,从而卷出不同大小直径的圆筒;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确定加工件的半径,板材宽度,板材厚度,和工件材料的强化系数和屈服强度;第二步:通过对剩余直边的优化求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1,就是将以上已知量代人公式4-10和25-36反复验算优化求出水平位移x和y1,y1即垂直位移1;第三步:根据不起弧条件将已知数代入公式25-36求出预算值y2值和上辊压力P1,用于得出第一次下压的垂直位移量2。第四步:将已知量代人公式4-10和25-36求出预算值y3,再将y3减去y1之差的绝对值除以40,然后对每一次的压力进行求极值;如果极值范围在设备最大压力范围以内,就确定该预算值为垂直位移2,并得出预弯的上辊压力P,回弹前直径R1,否则返回第一步重新优化。第五步:将已知量代入公式1-9和10-24求出垂直位移3,卷圆的上辊压力值P;公式如下:α = Arc sin t / 2 R + S / 2 + Dc / 2 - - - ( 1 ) 其中:α是待卷圆圆心和下辊圆心的连线与两个下辊圆心中垂线的夹角t是两个下辊圆心之间的距离R是待卷圆的半径S是卷圆板材的厚度Dc是下辊的直径x=0 (2)其中:x水平位移,即上辊圆心到两个下辊圆心连线的中垂线的水平距离y = ctgα t 2 - ( R - S 2 - Da 2 ) - ( Da / 2 + Dc / 2 ) 2 - ( t / 2 ) 2 - - - ( 3 ) 其中:y垂直位移,即上辊圆心到两个下辊圆心连线的垂直距离Da是上辊的直径B=(1.5-2)S (4)其中:B是预弯时直边的最小长度范围α1=Arcsin(B/R) (5)其中:α1是直角边B对应的夹角x 1 = t 2 ( R - S / 2 - Da / 2 R + S / 2 + Da / 2 ) - - - ( 6 ) 其中;x1是过渡变量θ = Arc sin ( t / 2 R + S / 2 + Db / 2 ) - - - ( 7 ) 其中:θ是待卷圆圆心和下辊圆心b的连线与两个下辊圆心中垂线的夹角Db是下辊的直径x=x1-cosθtg α(R-S/2-Da/2)(8)β = α + 2 Arc sin ( x R - S / 2 - Da / 2 ) - - - ( 9 ) y = ( R + S / 2 + Db / 2 ) 2 - ( t / 2 ) 2 - - - ( 10 ) - ( R - S / 2 - Da / 2 ) 2 - x 2 - ( Da / 2 + Db / 2 ) 2 - ( t / 2 ) 2 上辊的压力 Pa = 2 M ( R + S / 2 ) tgα - - - ( 11 ) 下辊的压力 Pc = M ( R + S / 2 ) sin α - - - ( 12 ) α = Arc sin t / 2 R + S / 2 + Dc / 2 - - - ( 13 ) x=0 (14)M = ( K 1 + K 0 S 2 R ) W σ s - - - ( 15 ) 其中:M是板材的最大变形弯矩K1 是板材的屈服系数K0 是板材的相对强化系数W 是抗弯截面模数σs是板材的屈服极限W = S 3 6 - - - ( 16 ) M0=K1Wσs (17)不打滑的条件Mp≥Mn1+Mr+Mn4 (18)其中:Mn1 是板材半径从R1到R时的变形弯矩Mr 是板材进料的摩擦力Mn4 是卷板机空载的扭矩M 1 = ( K 1 + K 0 S 2 R 1 ) W σ s - - - ( 19 ) 其中:M1 是板材半径从R1到R2时的变形弯矩R1 是回弹前直径R n = 1 + K 0 σ s / E 1 + K 1 R 1 σ s / ES - - - ( 20 ) 其中:Rn是大端半径与小端半径之比Mn1=(M1+M)(1/R-1/R1)Dc/4 (21)M r = f ( Pa + 2 Pc ) + μ · Pa · da 2 · Dc Da - - - ( 22 ) 其中:f是滚动摩擦系数,μ是滑动摩擦系数,da是下辊轴颈的直径M n 4 = μ ( G 1 + G 2 + G 3 ) da 2 - - - ( 23 ) 其中:G1是加工工件的重量,G2是万向接头的重量,G3是下辊的重量之和y = ctgα t 2 - ( R - S 2 - Da 2 ) - - - ( 24 ) M = ( K 1 + K 0 S 2 R ) W σ s - - - ( 25 ) W = S 2 6 - - - ( 26 ) M0=K1Wσs (27)Mp≥Mn1+Mr+Mn4 (28)M 1 = ( K 1 + K 0 S 2 R 1 ) W σ s - - - ( 29 ) R n = 1 - K 0 σ s / E 1 + K 1 R 1 σ 3 / ES - - - ( 30 ) Mn1=(M1+M)(1/R-1/R1)Db/4 (31)M r = f ( Pa + Pb + Pc ) + μ · Pa · da 2 · Db Da - - - ( 32 ) M n 4 = μ ( G + G 2 + G 3 ) da 2 - - - ( 33 ) Pa = M ( R - S / 2 ) ( ctgα + ctgβ ) - - - ( 34 ) Pb = M ( R - S / 2 ) sin α - - - ( 35 ) Pc = M ( R - S / 2 ) sin β - - - ( 36 )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鄂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鄂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05298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河道的清除水污染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印刷电路板蚀刻的喷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