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灯及照明器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3084.4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光纪;直木庄司;吉田正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61/35 | 分类号: | H01J61/35;F21V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日本东京品***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荧光灯及安装了此灯的照明器具,所述荧光灯中,借由增厚保护膜并抑制光反射膜的膜剥落,而使流明维持率以及外观等品质得到提高。本发明的荧光灯具备:密封的管状玻璃灯泡;使此灯泡内产生放电的电极产生单元;封入在所述灯泡内的放电介质;保护膜,形成在所述灯泡内表面且膜厚为0.2~0.9μm;光反射膜,形成在此保护膜上的规定位置处,并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微粒;以及荧光体膜,形成在较此光反射膜更靠内侧部分上。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厚保护膜来提高流明维持率,并且可以抑制光反射膜的膜剥落。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灯 照明 器具 | ||
【主权项】:
1.一种荧光灯,其特征在于具备:玻璃灯泡,为密封的管状;电极产生单元,使所述灯泡内产生放电;放电介质,封入在所述灯泡内;保护膜,形成在所述灯泡内表面,且膜厚形成为0.2~0.9μm;光反射膜,形成在所述保护膜上的规定位置处,并含有大于等于25wt%的焦磷酸锶微粒;开口部,借由光反射膜的非形成部而形成;以及荧光体膜,形成在光反射膜的内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4308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
- 下一篇:金属层压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