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分簇传感网的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73391.7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付耀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713 | 分类号: | H04B1/713;H04L12/5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无线分簇传感网的通信方法,其预先在无线分簇传感网内具有的各节点端存储与节点端地址有关的跳频图谱,当采集到目标信息的各节点端根据各自所在簇的簇头端地址和所存储的跳频图谱确定各自簇内通信跳频频点后,将各自采集的目标信息在簇内通信时间段内分别传送至所述各节点端各自所在簇的簇头端,各簇头端接收到簇内各节点端传送至的目标信息后,将各目标信息聚合后以形成聚合信息,并根据所述聚合信息的信息量选择簇头端至簇头端的发送方式或簇内节点端参与的发送方式发送聚合信息,如此可减少簇间跳数,同时通过通信频点和扩频增益的合理分配,尽量的减少传感网内部干扰。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传感 通信 方法 | ||
【主权项】:
1. 一种无线分簇传感网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预先在无线分簇传感网内具有的各节点端存储与节点端地址有关的跳频图谱;2)当一目标进入无线分簇传感网内时,能感测到所述目标的各节点端分别采集目标信息,并根据各自所在簇的簇头端地址和所存储的跳频图谱确定各自簇内通信跳频频点后,按照各自预先与各自所在簇的簇头端约定的簇内通信扩频码及所确定的各自簇内通信跳频频点,采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式将各自采集的目标信息在簇内通信时间段内分别传送至所述各节点端各自所在簇的簇头端;3)各簇头端接收到簇内各节点端传送至的目标信息后,将各目标信息聚合后以形成聚合信息,并根据所述聚合信息的信息量选择发送所述聚合信息的发送方式,其中,所述发送方式包括簇头端至簇头端的发送方式及簇内节点端参与的发送方式;4)当一要发送聚合信息的发信簇簇头端选择簇内节点端参与的发送方式时,所述发信簇簇头端确定聚合信息传送的路由,并根据所述路由选定下一信息中转簇,进而确定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地址,所述发信簇簇头端在簇内通信时间段内将所述聚合信息分配给簇内其它节点端,同时将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地址及与所述中转簇簇头端约定的簇间通信扩频码信息传送给簇内其它节点端,接着在其根据其所存储的跳频图谱及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地址确定与所述中转簇簇头端通信的簇间通信跳频频点后,在后续的簇间通信时间段内根据所确定的簇间通信跳频频点及预先与所述中转簇簇头端约定的簇间通信扩频码向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发送信息转发通知,其中,对于不同的中转簇簇头端,预先约定的簇间通信扩频码并不相同;5)所述中转簇簇头端接收到所述信息转发通知后发送回相应反馈信息,在后续的簇内通信时间段内通知其簇内其它节点端在后续簇间通信时间段内处于接收信息状态;6)所述发信簇簇头端所在簇的各节点端在分别根据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地址及所存储的跳频图谱选定各自相应的与所述中转簇簇头端通信的跳频频点对应的子频点后,在后续的簇间通信时间段内根据各自所选定子频点及接收的与所述中转簇簇头端的簇间通信扩频码向所述中转簇相应各节点端发送相应聚合信息;7)在所述中转簇相应各节点端接收相应聚合信息时,所述中转簇簇头端根据路由向下一中转簇簇头端发送信息转发通知,并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其所在簇的各节点端将接收的相应聚合信息在后续簇间通信时间段内继续向下一中转簇各节点端发送,直至聚合信息传送至所述无线分簇传感网的基站;8)当一要发送聚合信息的发信簇簇头端选择簇头端至簇头端的发送方式时,所述簇头端先确定聚合信息传送的路由,并根据所确定的路由选定下一信息中转簇,并进而确定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地址,接着在根据其所存储的跳频图谱及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地址确定与所述中转簇簇头端通信的簇间通信跳频频点后,在后续簇间通信时间段内根据所确定的簇间通信跳频频点及预先与所述中转簇簇头端约定的簇间通信扩频码将所述聚合信息予以发送;9)所述中转簇簇头端在接收到所述聚合信息后,若其自身还具有需要发送的聚合信息,则将所接收到的聚合信息与自身具有的聚合信息进行再次聚合后形成新的聚合信息,并根据所述新的聚合信息的信息量选择其发送所述新的聚合信息的发送方式以将所述新的聚合信息发送至下一中转簇簇头端,直至聚合信息传送至所述无线分簇传感网的基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1017339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