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352.7 | 申请日: | 200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8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汤逊;熊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B17/56;A61L27/58;A61L27/4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32***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胸腰椎骨折进行椎体重建的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属于医用材料领域。本支撑器整体呈矩形体,支撑器前端为弧形形状,支撑器中部至少有一个空心形状的空腔,支撑器中部的上壁、下壁及侧壁开有孔,上壁和下壁的孔内设有加强筋,支撑器后端开有一个带内螺纹的螺孔。支撑器中部上壁和下壁表面均呈尖齿状,支撑器前端弧形可为对称形或者不对称形。支撑器横截剖面呈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以及上下边平行、两侧为圆弧的形状。本支撑器由可吸收材料制成,可起到骨折椎体的内支撑作用,以恢复椎体前中柱高度并承受一定的力学载荷,同时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可作为骨愈合过程中爬行替代骨长入的支架,在降解过程中将应力逐渐传递到骨组织,促进骨质愈合,最终随着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的完全降解,新骨形成,达到尽快恢复损伤椎体的高度、承重功能及促进损伤椎体愈合的目的,以减少后路手术内固定失效和矫正角度丢失等严重并发症。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体内 支撑 | ||
【主权项】:
1.一种可吸收椎体内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支撑器整体呈矩形体,支撑器前端(1)为弧形形状,支撑器中部至少有一个空心形状的空腔(2),支撑器中部的上壁(11)、下壁(12)及侧壁(13)开有孔(14),上壁(11)和下壁(12)的孔内设有加强筋(3),支撑器后端(6)开有一个带内螺纹的螺孔(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未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72010435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