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油分离式冷凝器装置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3363.8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明;邹顺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5B4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许忠高 |
地址: | 20181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油分离式冷凝器装置及使用方法,目前的通用技术是采用单独油分离器和冷凝器,管路、阀件设置多,压降增大,能效降低。机组的外形体积较大,整体结构复杂。本发明是由圆筒、回油接头、油分离系统、进气管、冷凝管束、支承板、制冷剂液态出口、管板、载冷剂进出口、弓形壳体、底槽板、侧封板、二级分离板和一级分离筛网组成,其中:将油分离系统和冷凝管束设置在同一个横置的钢制圆筒内,油分离系统采用了双向二级分离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气流分布均匀,分离和回油效果提高5%。整体结构简单,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压力降可降低10%。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分离 冷凝器 装置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在制冷空调系统中使用的内置油分离式冷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圆筒[1]、回油接头[2]、油分离系统[3]、进气管[4]、冷凝管束[5]、支承板[6]、制冷剂液态出口[7]、管板[8]、载冷剂进出口[9]、弓形壳体[301]、底槽板[302]、侧封板[303]、二级分离板[304]和一级分离筛网[305]组成,其中:将油分离系统[3]和冷凝管束[5]设置在同一个横置的钢制圆筒[1]内,所述的油分离系统[3]是一个由上部圆弧形隆起的弓形壳体[301]、底部平面状的底槽板[302]和两端部的侧封板[303]组成的弓形柱状体;此弓形柱状的油分离系统[3]绕轴旋转一角度安装在圆筒[1]内的上方,并与圆筒[1]上部的进气管[4]联接相通,油分离系统[3]为双向二级分离装置,在油分离系统[3]内的两侧设有双向一级分离筛网[305],两个一级分离筛网[305]之间留有气流分布腔,顺沿一级分离筛网[305]的两侧设有二级分离板[304],二级分离板[304]与一级分离筛网[305]之间的上方留有足够的气流分布空间,下方与底槽板302形成集油腔,两侧集油腔靠近底槽板302一侧的底部设置二个回油接头[2]伸出圆筒[1]外侧;弓形柱状的油分离系统[3]两端侧封板[303]上开设气相制冷剂弓形通道,油分离系统[3]的下方为阵列式冷凝管束[5],冷凝管束[5]与两端管板[8]胀接固定,中间用支承板[6]支撑;油分离系统[3]与冷凝管束[5]顶部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为气流通道,圆筒[1]的下部设置制冷剂液态出口[7];载冷剂进出口[9]分别设置在圆筒[1]的左、右两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4336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上下文信息的多策略商品推荐系统
- 下一篇:煤的自燃危险性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