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光子晶体微腔和晶片键合技术实现电注入的单光子源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7178.4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郑婉华;刘安金;任刚;邢名欣;渠宏伟;陈良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S5/00 | 分类号: | H01S5/00;H01S5/10;H01S5/34;H01S5/042;H01S5/0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83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光子晶体微腔和晶片键合技术实现电注入的单光子源,该单光子源由下至上依次由下电极、n型衬底、下DBR、光子晶体微腔、上DBR、p型接触层和上电极构成。其中,该单光子源的光子晶体微腔是半导体量子点光子晶体微腔,且采用二维光子晶格空气孔型光子晶体缺陷腔;该单光子源采用晶片键合技术实现光子晶体微腔和上DBR的结合;该单光子源的电极蒸镀在上DBR的p型接触层的上表面和n型衬底的下表面。利用本发明,既实现了电注入,又提高了单光子源的发射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光子 晶体 晶片 技术 实现 注入 | ||
【主权项】:
1、一种采用光子晶体微腔和晶片键合技术实现电注入的单光子源,其特征在于,该单光子源由下至上依次由下电极、n型衬底、下DBR、光子晶体微腔、上DBR、p型接触层和上电极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5717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装置
- 下一篇:用阳极氧化铝模板实现半导体材料上图形转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