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晚香玉病毒的离体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0542.2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平;徐刚;汪一婷;吕永平;牟豪杰;郑红英;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N7/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21***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晚香玉病毒的离体繁殖方法,属植物病毒繁殖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基的配制、毒源晚香玉的组织培养、病毒检测、毒源晚香玉病毒的离体繁殖。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晚香玉病毒的离体繁殖,就可以无限制地繁殖下去,并保持了原有的侵染力;不仅解决了进境病毒病检疫中的毒源截获问题,还大大地简化了繁殖与保存毒源的步骤,省去以往为了保存某种毒源需要反复播种鉴别寄主、反复复活毒源及反复转接工作,以及播种前的土壤消毒工作,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易提取制备高滴度病毒,为病毒检测抗血清制备中提供高纯度的病毒。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晚香玉 病毒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晚香玉病毒的离体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培养基的配制,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各组分与每升所含重量为:(1)基本培养基:诱导、增殖及生长培养基用MS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用1/2MS培养基;其中,蔗糖或白糖20~40g/L,琼脂7~9g/L,pH5.6~6.0;(2)诱导培养基:MS+BA 1.0~3.0mg/L和IAA 1.0~3.0mg/L;(3)增殖培养基:MS+BA 0.5~2.0mg/L和IAA 0.5~2.0mg/L;(4)生长培养基:MS+BA 0.1~1.0mg/L和IAA 0.1~1.0mg/L;(5)生根培养基:1/2MS+IBA 0.5~2mg/L和IAA 0.1~0.5mg/L;2)、毒源晚香玉的组织培养:(1)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选取毒源鳞茎,剥除鳞茎外皮用自来水冲洗洗净,经灭菌处理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幼芽或将鳞茎切成0.5cm×0.5cm×0.5cm见方的切块作为组培用外植体;(2)诱导培养:将幼芽或鳞茎切块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从幼芽诱导成丛生芽或从鳞茎切块诱导形成幼芽;(3)增殖培养:将丛生芽或幼芽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至增殖出丛生芽;根据对幼芽数量的需求,每隔30~45天按同样方法进行幼芽再增殖;(4)生长培养:将增殖的丛生芽转接到生长培养基上,在培养条件下培养30~45天使丛生芽长高到3~5cm;(5)生根培养:将长大的丛生芽切成单株转接在生根培养基中,在培养条件下培养20~30天,基部长出数根根系;(6)移栽:当生根组培苗长高至5~7cm以上、长出5根以上根时,移栽至基质中,培育1~2个月后成苗;3)、病毒检测:(1)病毒提纯:取组培苗叶片或移栽成苗的叶片,低温保存,利用差速离心结合经二轮PEG沉淀的分离法,对组培苗叶片或移栽成苗的叶片的有关病毒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病毒制剂;(2)病毒制剂含量检测:利用免疫电镜捕获法及负染电镜法检测毒源晚香玉病毒含量、纯度;(3)病毒ELISA检测:将田间晚香玉发生的病毒,经扩增、克隆和原核表达所获得的相关病毒外壳蛋白,注射小鼠或家兔免疫并制备成病毒特异性抗血清后,对组培苗进行病毒ELISA检测,鉴定其病毒种类;(4)病毒的致病力测定:利用常规摩擦法,接种晚香玉测定毒源晚香玉体内病毒的致病力;4)、毒源晚香玉病毒的离体繁殖:将步骤2)增殖的组培苗经病毒检测后带有病毒的丛生芽,根据对毒源幼芽数量的需求,每隔30~45天按将步骤2)同样方法进行毒源幼芽再增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06054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发生器
- 下一篇:头发造型器具的旋转锁固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