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铜酞菁薄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0932.5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薛敏钊;苏瑾莉;马宁;盛巧蓉;张青;刘燕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9/02 | 分类号: | C25D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荫培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铜酞菁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加入质子酸使铜酞菁发生质子化反应,然后加入有机溶液配成电解液,再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一种纳米铜酞菁薄膜。制备的一种纳米铜酞菁薄膜具有α相晶体结构,可通过调节铜酞菁溶液浓度、铜酞菁溶液温度、电压和电沉积时间来控制薄膜的形态和尺寸,所需的电压小(0.5~3V),时间短(5~60分钟),容易操作,成膜均匀,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可用于电导、传感、发光二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和光电转化等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铜酞菁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纳米铜酞菁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如下,以下均以重量份来表示:(1)将2.88~28.8份铜酞菁和5700~11400份质子酸进行混合,再加入37200~40000份有机溶剂,超声波处理15~20分钟,配成浓度为1×10-4~1×10-3mol/L的铜酞菁溶液;(2)将正负电极放入上述配置的铜酞菁溶液中,正电极是铂电极,负电极是导电的金属片或透明的导电玻璃片,导电的金属片或透明的导电玻璃片在使用前依次在去离子水、丙酮、异丙酮、乙醇中超声波处理15~20分钟,烘干2~3小时,铜酞菁溶液的温度是20~60℃,使用0.5~3V的电压,电沉积5~60分钟,然后依次在氨水和去离子水中洗涤,再真空干燥3~4小时,在负极上得到一种纳米铜酞菁薄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0093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筒滤芯
- 下一篇:三维网格模型的快速剖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