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鼠慢性后肢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24385.4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0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陈兵;李建新;俞恒锡;罗涛;杨盛家;佟铸;汪忠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超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慢性后肢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属于医学生物技术领域和实验动物学领域。一种慢性后肢缺血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在实验动物的股动脉中插入线栓材料至膝关节附近,缝合切口;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并产生异物反应,使管腔内逐渐产生内膜增生,逐渐造成下肢血流的减少,建立慢性后肢缺血动物模型。本发明的优点是:手术原理简单,动物术后成活率高,缺血稳定性好。慢性下肢缺血模型缺血时间长,更好地保存了下肢肌肉组织结构,且患肢缺血状态存在部位差异。血管腔内膜改变与人类动脉硬化斑块相近,更接近临床上患者的表现。线拴法制备的慢性下肢缺血模型在造模术后2周比较适合进行干预实验研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鼠 慢性 后肢 缺血 模型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 一种大鼠慢性后肢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实验动物的股动脉中插入线栓材料至膝关节附近,缝合切口;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并产生异物反应,使管腔内逐渐产生内膜增生,逐渐造成下肢血流的减少,建立慢性后肢缺血动物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81022438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鲜果榨汁机的自动售卖机
- 下一篇:机车柴油机支承座钢锥专用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