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鲚的全人工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34086.9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2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徐跑;郑金良;顾若波;张呈祥;徐钢春;张宪中;丁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鲚的全人工繁殖方法,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亲鱼来源;亲鱼选育,包括静、流水相结合强化培育;人工催产措施,包括亲鱼选择、采精、挖卵检查、催产水温确定、亲鱼配组、激素注射、人工授精等;微流水孵化;夏花及鱼种的培育。本发明通过加强亲鱼营养强化培育,投喂激素和流水刺激调控等手段,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与排放,规范人工催产、授精工艺,独创简易浮性卵的流水孵化装置并加强孵化期的管理与生态调控,有效地突破刀鲚人工繁殖技术难题,人工繁殖的催产率为33%,受精率为48%,孵化率为44%。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繁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刀鲚的全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繁殖步骤:(1)、亲鱼来源:繁殖亲鱼为灌江纳苗养殖的刀鲚;(2)亲鱼选育:a、前期静水培育:挑选体质健壮、活力好、鳍鳞完整,无伤无病的后备亲鱼,放入面积在6亩以上的静水池塘中,放养密度为80-100尾/亩;后备亲鱼下池塘后6天开始投喂生物饵料;b、后期流水强化培育:到了第2年冬季,将后备亲鱼从静水池转入6亩以上的流水池培育,放养密度为50-80尾/亩;翌年的2月份开始,流水池每星期冲水2~3次,每次5-6小时,流水池始终处于流动状态,水流速保持在0.1-0.15m/s;经过半年培育,雄、雌亲鱼性腺成熟;(3)、人工催产、授精:a、亲鱼选择:选择性腺成熟的雄亲鱼,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即散;雌亲鱼选择腹部膨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下腹部松软有弹性;b、采精、挖卵检查:用吸管吸取雄亲鱼精液激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活力情况,成熟的精子有30~50s的快速运动时间;用挖卵器取出雌亲鱼卵样,将卵样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透明液浸没卵样,2~3min后观察卵的形态,成熟的卵粒大小整齐、饱满,全部或绝大多数卵核偏位;c、配组:用于繁殖的雌、雄亲鱼性比为1∶3-1∶3.5;d、催产水温:人工催产操作适宜水温在16~23℃;e、催产激素注射: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鱼类催产助剂配伍对亲鱼进行催产;雌刀鲚注射剂量为:80μg LRH-A2+17mg鱼类催产助剂/Kg,雄鱼为雌鱼的一半,背鳍基部一次注射;f、人工授精:催产激素注射后亲鱼放入水深1.2m、面积为20m2的水泥池,冲水刺激,在水温18℃-22℃下,刀鲚产卵的效应时间为12h-16h;g、孵化管理:孵化在孵化桶进行,鱼苗出膜6-8天左右,口器、肠管形成,投喂用150目筛绢过滤的单细胞绿藻、轮虫,单细胞绿藻、轮虫投喂后水体中密度为5-8个/ml或下塘进行夏花培育;h、夏花及鱼种的培育:(a)、培育池要求及水质控制:培育池3-5亩,水深1.5m左右,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0cm;鱼苗下塘前14~16天用120Kg/亩生石灰进行消毒,鱼苗下塘前一周进水,水采用长江水,并用密网布过滤;鱼苗下塘时培育池水深控制在0.7~0.8m;(b)、养殖密度为3-5万尾/亩;(c)、饵料及投喂:当鱼苗长至15~20mm时,逐渐投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无节幼体,投喂后水体中密度3-4个/ml;当鱼苗长至30mm以上时,除投喂红虫外再加投抱卵青虾,红虫投喂后水体中密度为3个/ml;卵青虾5-8Kg/亩;(d)、起捕:鱼种个体体长为10-14cm,体重在6-10g之间,即可起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03408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