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C轧机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预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27864.6 申请日: 2009-12-17
公开(公告)号: CN101716604A 公开(公告)日: 2010-06-02
发明(设计)人: 彭艳;刘宏民;陆小武 申请(专利权)人: 燕山大学
主分类号: B21B37/00 分类号: B21B37/00;B21B37/48
代理公司: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代理人: 鄂长林
地址: 066004 河北***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一种DC轧机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预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实际DC轧机的设备参数及工艺参数;(b)将辊系及轧件沿辊身方向离散化;(c)假设初始辊缝形状;(d)设定轧制压力;(e)设定辊间压力;(f)计算辊缝形状h1(y),并判断是否收敛,不收敛转到步骤(d);(g)验证工作辊的力(力矩)平衡条件。本发明根据DC轧机偏移交叉轧制特性,充分考虑滚动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合理设定DC轧机的轧制压力、辊间压力,耦合金属模型和辊系变形模型预报DC轧机的轧制压力、辊间压力。该发明是一种精度很高的预报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辊系变形模型计算的准确程度,而且有利于提高DC轧机板厚板形控制精度,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搜索关键词: dc 轧机 轧制 压力 预报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DC轧机轧制压力、辊间压力的预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实际DC轧机的设备参数及工艺参数:包括支承辊的辊身长度Lb、压下支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bz、水平力作用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bx、辊身直径Db或半径Rb、辊颈直径Db1、弹性模量Eb、泊松比vb,工作辊辊身长度Lw、弯辊力作用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wz、水平力作用点与辊身端部距离Lwx、辊身直径Dw或半径Rw、辊颈直径Dw1、弹性模量Ew、泊松比vw、交叉角θ、偏移量ec、摩擦圆半径ρw,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的辊间摩擦系数μR、滚动摩擦力臂M,轧件来料规格尺寸b×h×l、入口厚度横向分布拟合曲线、弹性模量Es、泊松比vs,前后总张力T1、T0;(b)将辊系及轧件沿辊身方向离散化:在工作辊和支承辊辊身长度L范围内,沿辊身方向,将辊系划分为m个单元,将轧件划分为n个单元,其中m=n+2d,m、n均为奇数,d为辊身端部到同侧轧件边部的辊系单元划分个数,以左压下支点为坐标原点,单元宽度为Δyi(i=1,2,…,m),各单元的中点坐标为yi(i=1,2,…,m);将作用在轧辊上的轧制压力、辊间压力及辊系变形也按相同单元离散化;(c)假设初始辊缝形状:假设初始辊缝形状为:h1*(y)=b0+b2(2yB)2+b4(2yB)4]]>式中:b0-轧后厚度横向分布零次回归系数;b2-轧后厚度横向分布二次回归系数;b4-轧后厚度横向分布四次回归系数;(d)设定轧制压力:设定轧制压力方向αi为:αi=-arcsin2Dw(yi-L/2)θDw2+2(yi-L/2)2θ2]]>(i=d+1,d+2,…,d+n);(e)设定辊间压力,包括以下有计算机系统执行的步骤:e1)设定辊间压力方向初始假设值βi0为:βi0=arctanμR--(yi-L/2)θ+ecRb+Rw]]>(i=1,2,…,m);e2)基于影响函数法,建立DC轧机辊系变形模型和金属模型,计算DC轧机辊系所受的未知力、各单元的工作辊水平方向挠度Xwi和支承辊水平方向挠度Xbi;e3)重新设定辊间压力方向βi为:βi=arctanμR-2(Xwi-Xbi)Dw+Db]]>(i=1,2,…,m);e4)以βi、βi0的均方差是否在0~1.0×10-5度范围之内为收敛判据,比较βi、βi0,判断是否收敛,若收敛进入步骤(f),否则,用松弛因子法修改βi0,转入步骤e2);(f)计算辊缝形状h1(y),并以出口厚度横向分布变化量的最大值是否在0~1.0×10-5mm范围之内为收敛判据,比较h1(y)、hl*(y),判断是否收敛,若收敛,输出各单元单位宽度轧制压力pi、辊间压力qi和工作辊水平力Fwxl、Fwxr,进入步骤(g),否则,用松弛因子法修改h1*(y),转入步骤(d);(g)根据步骤(f)输出结果,验证工作辊的力或力矩平衡条件,包括以下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步骤:g1)计算各单元轧制压力对工作辊轴心的力臂ai为:ai=Rwsin(αii)(i=1,2,…,m)式中:Rw-工作辊半径;φi~轧制压力作用点所对应的轧辊中心角,设定为咬入角的一半;g2)计算各单元辊间压力对工作辊轴心的力臂bi为:bi=Rwsin(βii)-Mcosβi (i=1,2,…,m);g3)受力模型中已经满足工作辊水平和铅垂方向的力平衡条件,只需验证工作辊在轧制压力、辊间压力、前后张力和水平支承力作用下的力矩平衡条件,验证条件为:Σi=d+1d+naipiΔyiRw+(Fwxl+Fwxr)ρw=Σi=1mbiqiΔyi+Rw(T1-T0)/2]]>(i=1,2,…,m)式中:Fwxl-工作辊左水平支承力;Fwxr-工作辊右水平支承力;辊系受力是否满足工作辊平衡条件,可以用误差ε来判断;误差ε的具体含义是:上式两边之差的绝对值与两边最小值之比,则误差ε可表示为:ϵ=|A-BMIN(A,B)|]]>其中:A=Σi=d+1d+naipiΔyiRw+(Fwxl+Fwxr)ρw]]>(i=1,2,…,m)B=Σi=1mbiqiΔyi+Rw(T1-T0)/2]]>(i=1,2,…,m)MIN(A,B)表示取A和B中的最小值;若误差ε满足则可认为辊系受力满足工作辊平衡条件,说明辊系受力模型准确,轧制压力、辊间压力预报精度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1022786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