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梭式造型机“V”法线布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088363.X | 申请日: | 2009-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2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马颖;赵瑛;张志红;陈剑;李百强;曹红范;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D18/06 | 分类号: | B22D18/06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卢洪方 |
地址: | 30019***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穿梭式造型机“V”法线布置的吸膜台位于覆膜工位的外部,覆膜装置取膜工位位于吸膜台上方,两个覆膜工位位于上箱振动小车和下箱振动小车的进口端上方;上箱振动小车和下箱振动小车的出口端位于上箱翻箱机和下箱翻箱机下部起模工位;上箱起模装置和下箱起模装置位于起模工位处上、下箱振动小车轨道下方;上、下箱翻箱机的放箱工位位于合型转运车接箱位置的上部;空箱返回辊道进口端与落砂栅格紧邻,出口端紧邻下箱覆膜工位;铸型输送辊道的出口端紧邻落砂栅格,进口端在合型转运车旁边,铸型输送辊道为双层辊道,两端由举升台相连。该布置形式使“V”法造型实现了自动化造型线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了劳动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 | ||
搜索关键词: | 穿梭 造型机 法线 布置 | ||
【主权项】:
1、一种穿梭式造型机“V”法线布置,包括上箱振动小车(1)、下箱振动小车(2)、覆膜装置(3)、吸膜台(4)、砂斗(7)、上箱雨淋加砂装置(5)、下箱雨淋加砂装置(6)、下箱起模装置(12)、上箱起模装置(8),其特征是:还设有上箱翻箱机(9)、下箱翻箱机(11)、合型转运车(10)、举升台(13)(16)、铸型输送辊道(14)、空箱返回辊道(15),吸膜台、覆膜装置位于砂斗的一侧,与上下箱覆膜工位处于一条中心线,吸膜台位于覆膜工位的外部,覆膜装置取膜工位位于吸膜台上方,两个覆膜工位分别位于上箱振动小车和下箱振动小车的进口端上方。上箱振动小车和下箱振动小车的出口端位于上箱翻箱机和下箱翻箱机下部起模工位;上箱起模装置和下箱起模装置位于起模工位处上箱振动小车和下箱振动小车的下方;上箱雨淋加砂装置和下箱雨淋加砂装置分别安装在砂斗的下部,上箱覆膜工位和下箱覆膜工位与上箱起模工位和下箱起模工位中间的上箱加砂造型工位和下箱加砂造型工位的上方处;上箱翻箱机、下箱翻箱机、上箱起模装置、下箱起模装置和合型转运车均位于砂斗的另一侧;上箱翻箱机和下箱翻箱机的放箱工位位于合型转运车接箱位置的上部;空箱返回辊道的进口端与落砂栅格紧邻,出口端紧邻下箱覆膜工位;落砂栅格(17)位于空箱返回辊道和铸型输送辊道的中间,铸型输送辊道的出口端紧邻落砂栅格,进口端在合型转运车旁边,铸型输送辊道为双层辊道,两端由举升台相连,在铸型输送辊道上设有铸型托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08836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