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卡车用空气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3253.9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502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长金;李献飞;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7 | 分类号: | B60G11/27;B60G15/08;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61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重型卡车用空气悬架,属汽车悬架,其特征是位于左主纵梁和右主纵梁的下方,在后桥和中桥的左、右两端段的底部分别安装左、右后副纵梁和左、右前副纵梁,在各副纵梁的两端段上均分别安装气囊支架和气囊,各气囊的顶面分别与左、右主纵梁的底部相连接并使左、右主纵梁承托在各气囊上,在左、右后副纵梁的后端底部和在左、右前副纵梁的前端底部分别铰接与左、右主纵梁对应相连接的稳定杆,以增加左、右后副纵梁和左、右前副纵梁的稳定性;在左、右主纵梁上安装与车载储气筒和各气囊对应相连接的高度气阀,高度气阀随车桥和车架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对气囊排气或充气,使悬架具备良好的动态弹性,增加了重卡行驶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卡车 空气 悬架 | ||
【主权项】:
1、一种重型卡车用空气悬架,包括左主纵梁(1)、右主纵梁(15)、中桥(18)、后桥(9)、左V杆支座(14)、右V杆支座(16)、V形推力杆(13)和减震器(8),其特征是:a、位于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后段的下方,在后桥(9)的左、右两端段的底部用上连接板和长螺栓分别安装前、后向的左后副纵梁(4)和右后副纵梁(17),在左后副纵梁(4)和右后副纵梁(17)的两端段的上表面上均分别安装气囊支架(3),在各气囊支架(3)上又分别安装气囊(2),各气囊(2)的顶面又分别与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相连接并使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后段的底部承托在各气囊(2)上;b、在左主纵梁(1)和左后副纵梁(4)之间以及在右主纵梁(15)和右后副纵梁(17)之间分别安装减震器(8);c、在左后副纵梁(4)与左V杆支座(14)的下端之间以及在右后副纵梁(17)与右V杆支座(16)的下端之间分别铰接推力杆(12);d、在左后副纵梁(4)的后端底部和右后副纵梁(17)的后端底部共同铰接一根后稳定杆(5),该后稳定杆(5)呈水平状设置,后稳定杆(5)的左、右两端段对称后弯,在后稳定杆(5)的左后端和右后端上均分别对应连接后稳定杆吊杆(6),各后稳定杆吊杆(6)的上部则与后稳定杆支架(7)相连接,各后稳定杆支架(7)与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的后端段对应相连接;e、位于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前中段的下方,在中桥(18)的左、右两端段的底部用上连接板和长螺栓分别安装前、后向的左前副纵梁(19)和右前副纵梁(20),在左前副纵梁(19)和右前副纵梁(20)的两端段的上表面上均分别安装气囊支架(3),在各气囊支架(3)上又分别安装气囊(2),各气囊(2)的顶面又分别与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相连接并使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前中段的底部承托在各气囊(2)上;f、在左主纵梁(1)和左前副纵梁(19)之间以及在右主纵梁(15)和右前副纵梁(20)之间分别安装减震器(8);g、在左前副纵梁(19)与左V杆支座(14)的下端之间以及在右前副纵梁(20)与右V杆支座(16)的下端之间分别铰接推力杆(12);h、在左前副纵梁(19)的前端底部和右前副纵梁(20)的前端底部共同铰接一根前稳定杆(21),该前稳定杆(21)呈水平状设置,前稳定杆(21)的左、右两端段对称前弯,在前稳定杆(21)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均分别对应连接前稳定杆吊杆(22),各前稳定杆吊杆(22)的上部则与前稳定杆支架(23)相连接,各前稳定杆支架(23)分别与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的前中段对应相连接,在靠近中桥(18)部位的左主纵梁(1)和右主纵梁(15)上安装高度气阀(10)并将高度气阀(10)的高度气阀支架(11)与中桥(18)相连接,高度气阀(10)用管路与车载储气筒和各气囊(2)对应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14325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