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55656.2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孔繁余;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53/08 | 分类号: | F04B5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是由上导油孔、轴承、流道、轴承体、抛油环等所组成,把轴承体内壁做成带有沟槽的流道,使抛油环抛起的油尽可能抛进流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流道的形状流动。在泵运转时,抛油环一部分环体在油池,轴带动抛油环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润滑油甩向轴承体内壁,抛出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轴承体内壁流道流动,从而使大部分抛出的润滑油流入上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然后经过后腔,到达下导油孔和轴承滚珠间隙,最后流入油池。这种方案提高了轴承的润滑能力,延长了油环及轴承的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轴承 体抛油接油 冷却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高温泵轴承体抛油接油冷却装置,由后腔(1)、上导油孔(2)、轴承(3)、流道(4)、轴承体(5)、抛油环(6)、下导油孔(7)、油池(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轴承体(5)的内壁设有流线特征的凹槽状流道(4),流道(4)的深度为轴承体壁厚的1/10~1/3,流道(4)的宽度≥0.5mm,流道(4)的条数≥1条,流道(4)的宽度和条数与抛油环(6)的抛油量成正比;所述流道(4)起始于轴承体(5)顶部,经轴承座端面,到达上导油孔(2)和轴承(3)滚珠间隙,所述沿轴承体内壁的流道(4)呈均匀分布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2025565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