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基于联吡啶的整平剂在微电子装置中电沉积铜有效
申请号: | 200980155521.1 | 申请日: | 200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文森特·帕尼卡西奥;林璇;理查德·赫图贝斯;陈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索恩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38 | 分类号: | C25D3/38;C25D7/12;H01L21/2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安伦律师事务所 11339 | 代理人: | 刘良勇;李瑞峰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使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基板中的通孔特征金属化的方法,其中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基板包含前表面、后表面和通孔特征,且其中所述通孔特征包含在基板前表面的开口、从基板前表面向内延伸的侧壁、以及底部。该方法包括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基板与电解铜沉积化学物质接触,该电解铜沉积化学物质包含(a)铜离子源和(b)整平剂化合物,其中该整平剂化合物是联吡啶基化合物与烷基化剂的反应产物;以及将电流供应至所述电解沉积化学物质,以使铜金属沉积到通孔特征的底部和侧壁上,从而得到铜填充的通孔特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吡啶 整平剂 微电子 装置 沉积 | ||
【主权项】:
一种使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基板中的通孔特征金属化的方法,其中所述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基板包含前表面、后表面和通孔特征,且其中所述通孔特征包含在基板前表面的开口、从基板前表面向内延伸的侧壁、以及底部,该方法包括:将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基板与电解铜沉积化学物质接触,该电解铜沉积化学物质包含(a)铜离子源和(b)整平剂化合物,其中该整平剂化合物是联吡啶基化合物与烷基化剂的反应产物;以及将电流供应至所述电解沉积化学物质,以使铜金属沉积到通孔特征的底部和侧壁上,从而得到铜填充的通孔特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索恩公司,未经恩索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8015552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移动式应急保障电站及供电方法
- 下一篇:悬挂式幕墙的幕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