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坡岸截留强化处理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023053.7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7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坡岸截留强化处理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由砂土层、基质层、土壤层、植被层、隔板、防渗膜、速透基质层组成,其对面源污染处理的基本过程为:当城市面源径流量较小时,污染水流经砂土层后下渗进入基质层,整个基质层由隔板分为上、下两个区,污水先进入上区后通过隔板下部狭缝进入下区,通过出水口进入河道;当城市面源径流量较大时,污染水部分下渗,而部分沿砂土层进行表面流,设置的空气导管向基质层补气,以确保基质层的需氧量,保持潜流状态,部分表面流的径流流至速透基质层时,又有部分径流分流下渗至基质层中,通过出水口进入河道。本发明能够在紧缺的土地资源前提下,达到短程、高效的处理效果,设施简单,后期维护简便,处理效益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留 强化 处理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坡岸截留强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当城市面源径流量小于等于0.036m3/m·h时,污染水形成潜流,污染水流经砂土层(2)后下渗进入基质层(3),整个基质层(3)由上行流隔板(1)、下行流隔板(6)交替排列分为若干个区,污染水先进入位于上行流隔板(1)前的上区后,通过上行流隔板(1)上部狭缝进入位于上行流隔板(1)与下行流隔板(6)之间的区域,再从下行流隔板(6)下部狭缝进入下区,最后通过出水口进入河道(10);当城市面源径流量大于0.036m3/m2·h时,污染水形成表面流及潜流,污染水部分下渗,其余部分沿砂土层(2)进行表面流,通过空气导管向基质层(3)补气,确保基质层(3)的需氧量,部分下渗污染水流经砂土层(2)后下渗进入基质层(3),处于基质层(3)的污水先进入位于上行流隔板(1)前的上区后,通过上行流隔板(1)上部狭缝不时之需进入位于上行流隔板(1)与下行流隔板(6)之间的区域,再从下行流隔板(6)下部狭缝进入下区,通过出水口进入河道;表面流的污染水径流流至速透基质层(9)时,也通过出水口进入河道(10);基质层(3)中城市面源污染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可通过过滤、沉淀、植物吸收、土壤及基质的吸附、微生物作用被去除,从而达到强化处理的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02305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