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DMOS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027277.5 | 申请日: | 201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0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帅;戚丽娜;胡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H01L21/2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陈履忠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DMOS,与传统的LDMOS相比,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在n阱(12)中、且仅在源极(181)和漏极(182)之间的隔离结构(13)靠近漏极(182)一侧的侧壁和/或底部处新增p型离子注入区(20)。新增加的p型离子注入区20可改变电荷分布及耗尽区的形貌,提高LDMOS器件的击穿电压,同时保持了LDMOS器件的导通电阻基本不受影响,实现了击穿电压BV与导通电阻Rdson之间的较好平衡。 | ||
搜索关键词: | ldmos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LDMOS,其特征是,所述LDMOS为:在硅衬底(10)上具有外延层(11)和阱(12);阱(12)中具有隔离结构(13)和阱(14);阱(12)中、且仅在源极和漏极之间的隔离结构(13)靠近漏极(182)一侧的侧壁和/或底部处具有离子注入区(20);所述离子注入区(20)与阱(12)的掺杂类型相反;阱(12)之上为栅氧化层(15)和栅极(16),栅极(16)的一端在阱(14)之上,另一端在隔离结构(13)之上;阱(14)中具有轻掺杂漏注入区(17)和重掺杂漏注入区(181),重掺杂漏注入区(181)作为LDMOS器件的源极;阱(12)中也具有一个重掺杂漏注入区(182),作为LDMOS器件的漏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02727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
- 下一篇:SRAM的版图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