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 4-β-D-木聚糖酶突变体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187324.2 申请日: 2010-05-31
公开(公告)号: CN102260659A 公开(公告)日: 2011-11-30
发明(设计)人: 吴中柳;张志刚;刘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9/42 分类号: C12N9/42;C12N15/56;C12N15/70
代理公司: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代理人: 肖国华
地址: 610041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1,4-β-D-木聚糖酶突变体。本发明使用易错PCR方法、DNA改组技术对该酶基因进行突变,再通过高通量筛选方法将正突变检出。并结合基于序列比对的半理性设计方法确定部分潜在热稳定相关位点,再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得到热稳定相关突变体。经上述突变文库构建、筛选以及半理性设计方法,获得20个热稳定性显著提高的突变体,其热失活半衰期比野生型提高2-52倍,显示出在造纸制浆、生物能源等工业上潜在的应用价值。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聚糖 突变体
【主权项】:
一种1, 4‑β‑D‑木聚糖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以SEQ ID NO.1所示的1, 4‑β‑D‑木聚糖酶XT6氨基酸序列为基础,经突变后具有以下20个突变体中任一项所述特征的氨基酸序列:将其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或者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120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第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或者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第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72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且第379位的赖氨酸突变为苏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379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112位的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212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或者第25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第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或者第13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第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115位的脯氨酸突变为苏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16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赖氨酸、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72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20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18位的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且379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或者第360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且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或者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120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且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或者第16位的天冬酰胺突变为赖氨酸、第25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52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第72位赖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12位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120位的苏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13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第218位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第256位的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第270位的蛋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第360位的苯丙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363位的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且379位的赖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18732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