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壳结构的聚苯胺/聚吡咯复合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8217.X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2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秦宗益;张瑜;郭娜;张晓琳;张开永;任晓燕;田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16 | 分类号: | D01F8/16;C08G73/02;C08G73/06;H01G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聚苯胺/聚吡咯复合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包括:(1)取苯胺和苯胺单体引发剂分别溶解在聚苯胺掺杂剂中,然后合并混合液;摇晃,室温下反应;离心和洗涤,得纤维;(2)取纤维加入聚吡咯掺杂剂中,超声分散,并在超声作用下加入吡咯单体,然后滴加吡咯单体引发剂的聚吡咯掺杂剂溶液;保持体系温度在0~5℃,反应;离心和洗涤,干燥,即得。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所得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较高的比电容值和良好的化学性能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苯胺 吡咯 复合 纳米 纤维 电极 材料 制备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胺/聚吡咯复合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苯胺和苯胺单体引发剂分别溶解在聚苯胺掺杂剂中,然后合并混合液;摇晃,室温下反应5~90min;反应产物经离心和洗涤直至中性,制备出聚苯胺纳米纤维;(2)取上述聚苯胺纳米纤维加入聚吡咯掺杂剂中,超声分散,并在超声作用下加入吡咯单体,然后匀速滴加吡咯单体引发剂的聚吡咯掺杂剂溶液;超声过程中保持体系温度在0~5℃,反应10~60min;产物经离心和洗涤直至呈中性后,干燥,即得具有核壳结构的聚苯胺/聚吡咯复合纳米纤维电极材料;所述苯胺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6∶1;苯胺与聚苯胺掺杂剂的摩尔比为1∶5~20;苯胺与吡咯单体的摩尔比为1~10∶1;吡咯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6∶1;吡咯单体与聚吡咯掺杂剂的摩尔比为1∶5~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2821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