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脉红螺生态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0670.5 | 申请日: | 201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9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葵;李裕强;郑凤英;邢祥;金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脉红螺人工育苗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脉红螺生态育苗方法。卵袋移入塑料筐或网箱(10~20目)于育苗池中悬浮孵化,5000~8000个卵袋/m3,连续充气;浮游幼体培育密度1个/ml左右,幼体培育饵料:浮游单胞藻(硅藻、扁藻为佳),投喂量:1.0~12.0×104个/ml.日,培育水温22~26℃,连续充气,日换水量1/2;浮游幼体培养到3螺层,大小700-800μm,将3螺层幼体与1.0~1.5mm双壳贝苗(脉红螺变态后的动物性饵料)放入60目聚乙烯网制成的网袋、网笼或网箱中下海培育。 | ||
搜索关键词: | 红螺 生态 育苗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脉红螺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水温在10~25℃的自然海区中采捕的脉红螺亲螺,放入室内亲螺培育池中育肥,亲螺雌雄比为1:1,育肥池水温为12~26℃,脉红螺亲螺暂养密度为3~5个/m3;b、以活体贻贝、牡蛎及扇贝等双壳贝类作为脉红螺亲螺育肥饵料,每日全量换水,并清理粪便及死饵,根据残饵情况补充饵料,日常管理中及时将移出水面的脉红螺亲螺推入水中;c、水温15~26℃时亲螺开始交配,交配后第2~5天产出卵袋,卵袋附着在池壁、池底上,用刮刀沿卵袋基部将卵袋从池壁、池底刮下;d、将刮下的卵袋移入10~20目塑料网箱内,于育苗池中悬浮孵化,孵化密度为 5000~8000个卵袋/m3,连续充气,孵化水温20~24℃;e、当浮游幼体从卵袋中孵出,在育苗池中密度达1~3个/ml时,将塑料网箱及塑料网箱内暂未孵化的卵袋移入新育苗池继续孵化;f、向已孵化出幼体的育苗池内投喂浮游单胞藻,投喂量:1.0~12.0×104个/ml日,孵出当日投喂1次,第2天投喂3‑4次,第3天以后每日分5~6次投喂,培育水温22~26℃,连续充气,日换水量1/2;g、当浮游幼体培养到3螺层,大小700~800μm,以1.0~1.5mm双壳贝苗作为脉红螺变态后的动物性饵料,将3螺层幼体与双壳贝苗个数按1:3至1:4的比例放入60目聚乙烯网制成的网袋或者网笼或网箱中下海,网袋规格70cm×50cm,用聚乙烯网片或网绳承袋,3螺层幼体放入量500~1000粒;网笼规格直径30‑40cm,高100cm,分5层,每层3螺层幼体放入量200~500粒;网箱规格长2m、宽2m、高1m, 3螺层幼体放入量10000‑15000粒/m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未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28067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