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行道侧渗流带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2307.8 | 申请日: | 201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伟;高勇;单保庆;李立青;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00 | 分类号: | E01C11/00;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路面径流处理系统。由渗滤沟、旁通道和渗滤区组成。渗流沟由5个结构层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土壤层,碎石粉层,瓜米石层,无纺布层和碎石层。除第4层外其余各层的厚度均为8-15cm。旁通道沟深为15-20cm,沟内人工植草。渗滤区由浅洼地和深洼地组成,其由5个结构层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土壤层并掺少量碎木,碎石粉层,瓜米石层,无纺布层和碎石层。除第4层外其余各层的厚度均为10-15cm。渗流沟位于系统的前端,旁通道位于系统的中部,渗滤区位于系统的末端。渗流沟与旁通道连通,旁通道与渗滤区连通,路面产生的径流先进渗流沟,再进入旁通道分流分别进入渗滤区的深洼地和浅洼地。本发明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达到面源治理和景观绿化的双重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人行道 渗流 | ||
【主权项】:
一种适用于小面积城市行车道和人行道的径流渗流处理系统,其特征主要是由渗流沟、旁通道和渗滤区组成;所述的渗流沟由5个结构层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第1层为土壤层,第2层为碎石粉层,第3层为瓜米石层,第4层是无纺布层,第5层是碎石层,除第4层外其余各层的厚度均为8‑15cm;所述旁通道沟深为15‑20cm,沟内人工植草;所述的渗滤区由浅洼地和深洼地组成,其由5个结构层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第1层为土壤层并掺少量碎木,第2层为碎石粉层,第3层为瓜米石层,第4层是无纺布层,第5层是碎石层,除第4层外其余各层的厚度均为10‑15cm;所述的渗流沟位于系统的前端,所述的旁通道位于系统的中部,渗滤区位于系统的末端;所述的渗流沟与旁通道连通,旁通道与渗滤区连通,路面产生的径流首先进渗流沟,再进入旁通道,经旁通道分流再分别进入渗滤区的深洼地和浅洼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1053230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竹黄菌中竹红菌素产量的方法
- 下一篇:涂布的基材和由其制备的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