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检测粉状物料堆积密度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28494.5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7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苏明阳;马丽玲;陈美兰;陈榕光;苏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2 | 分类号: | G01N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自动检测粉状物料堆积密度的装置,涉及粉(粒)状物料堆积密度的检测装置。包括原螺旋输送机、下料管,其特征在于:原螺旋输送机底部旁路管道带有气缸单门板状阀的一个分料斗,分料斗下方安装有带有气缸的推料刮板装置,称料斗为矩形框下方固定有卸料阀门,矩形框前后外壁上的四个支承座放置在支架横梁的称重传感器的前后托盘上,卸料阀门的两个阀板封盖在称料斗下端开口端面上,两个阀板外端的两根转轴通过摆动板与卸料气缸两端头铰接;称料斗下方与斜置二次螺旋输送机进料口连通;二次螺旋输送机中部与原螺旋输送机的下料管管道连通,称重传感器与PLC控制系统信号输入端连接。优点在于:称重判别准确率高、速度快、效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检测 粉状 物料 堆积 密度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自动检测粉状物料堆积密度的装置,包括原螺旋输送机(1)、下料管(13),其特征在于:原螺旋输送机(1)底部旁路管道固定连通一个分料斗(8),分料斗(8)下端口封盖一个分料单门板状阀(10),单门板状阀(10)转轴动配合套合在支架顶部的轴承座孔内,转轴一轴端固定一个连杆,连杆与固定在支架顶部的分料气缸(9)的活塞杆杆头实施铰接式连接;支架上的分料斗(8)下方安装有推料刮板装置,该装置为一根圆轴状推料杆(7)右部套合固定在平板状平动板(12)中部中心孔中,推料杆(7)左端动配合套在支架左壁设置的滑动套孔座内圆中,推料杆(7)右端头与固定在支架上的推料气缸(11)活塞杆杆端部固定连接,平动板(12)宽度大于下方设置的称料斗(4)宽度,平动板(12)下端面高于称料斗(4)上端面;称料斗(4)为矩形框下方固定有卸料阀门(3),矩形框前后外壁上分别固定有两个支承座(6),四个支承座(6)放置在称重传感器的前后托盘上,称重传感器前后托盘固定在支架对应位置设置的前后横梁(5)上;卸料阀门(3)为对称双门阀板阀,两个阀板封盖在称料斗(4)下端开口端面上,两个阀板外端侧固定的转轴分别动配合套合在称料斗(4)左右外壁固定的轴承座孔内,两根转轴端部分别固定一个摆动板,两个摆动板上端部中心孔分别通过销轴与卸料气缸的缸座底端、活塞杆顶端实施铰接式连接;称料斗(4)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支架内的空腔锥台状接料斗(2),接料斗(2)上端空腔大于称料斗(4)下部外廓,接料斗(2)下方通过管道与下部设置的斜置二次螺旋输送机(14)进料口连通;二次螺旋输送机(14)中部与原螺旋输送机(1)的下料管(13)下端口实施管道连通,二次螺旋输送机(14)的出料口与下道工序装置对接;框形支架四周壁及顶部设置有防尘罩盖板;分料气缸(9)、推料气缸(11)、卸料气缸的进出气口通过管路分别通过分料控制开关、推料控制开关、卸料控制开关与气源管管路连通;称重传感器信息输出端通过线路与PLC控制系统信号输入端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02062849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岩心中气体渗流启动压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面制品强度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