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9175.1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1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顾隽婕;吕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20 | 分类号: | C23C18/20;C23C18/40;B32B9/04;H05K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屏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材料是将铜膜镀覆在秸秆上,具体步骤包括秸秆洗净、浸入硅烷偶联剂溶液、烘干、银纳米粒子活化、化学镀铜等;复合材料的铜膜与秸秆基材的粘附性好,能通过3M公司思高胶带的测试;“铜/秸秆”复合材料在0.15~1050MHz的范围内,电磁波屏蔽效能大于40dB,即电磁波防辐射率大于99.99%;该复合材料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可广泛用于建筑物墙体大面积的电磁屏蔽,以及精密仪器外包装电磁屏蔽等,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电磁波 屏蔽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由秸秆及覆盖在秸秆表面的铜膜组成,具体为将秸秆表面进行改性,引入活性基团巯基或氨基,通过白组装反应,吸附银纳米颗粒,银纳米颗粒与秸秆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然后催化化学镀铜,使得铜镀层与秸秆表面之间通过Cu‑Ag金属键及Ag‑S或Ag‑N化学键相连接;由于铜镀层是原位生成,且与秸秆表面是金属键及化学键作用力,使得铜镀层与秸秆之间的剥离强度极大提高,形成“铜/秸秆”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2917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