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79087.2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国;张帆;李蓓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25 | 分类号: | B23Q1/25;B25J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包括基座、动平台以及连接在基座与动平台之间的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和第三运动支链;所述的第一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万向铰链、第一转动副、第二转动副、第三转动副、第四转动副、第五转动副、第六转动副以及第七转动副,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十转动副、第十一转动副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二万向铰链、移动副、第十二转动副、第十三转动副,所述第十二转动副的一端与第七转动副之间通过动平台转动连接;本发明仅含少量运动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转动惯量小,运动响应快;运动解耦,控制简单,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耦式三 转动 并联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解耦式三转动并联机构,包括基座(1)、动平台(2)以及连接在基座(1)与动平台(2)之间的第一运动支链(3)、第二运动支链(4)和第三运动支链(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支链(3)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一万向铰链(31)、第一转动副(32)、第二转动副(33)、第三转动副(34)、第四转动副(35)、第五转动副(36)、第六转动副(37)以及第七转动副(55),所述第一转动副(32)通过内杆件(321)与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31)相连,第五转动副(36)通过杆件(322)与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31)连接,所述第一万向节铰链(31)与所述基座(1)相连接,所述第一万向铰链(31)的第一转动轴(312)与所述第一转动副(32)、第二转动副(33)、第三转动副(34)、第四转动副(35)、第五转动副(36)以及第六转动副(37)平行;所述第六转动副(37)与第七转动副(55)相互垂直,并通过第一连接杆(38)相连;所述第二运动支链(4)包括顺序相连的第十转动副(41)、第十一转动副(42)和第二连接杆(412);第十转动副(41)还与基座(1)相连,第二连接杆(412)还与第一连接杆(38)相连;所述第十转动副(41)垂直于第十一转动副(42);所述第三运动支链(5)包括顺序相连的第二万向铰链(52)、移动副(53)、第十二转动副(54)、第十三转动副(55),所述第十二转动副(54)的一端与第七转动副(55)之间通过动平台(2)转动连接;所述第十二转动副(54)通过移动副(53)与所述第二万向铰链(52)铰接,所述第十三转动副(55)一端连接基座(1)另端与所述第二万向铰链(52)相互铰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7908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加工金刚石球形面的磨床
- 下一篇:双金属钻铰刀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