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19193.9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赖庆全;张磊;陈才;尚建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1/20 | 分类号: | B23K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钎焊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焊接且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以满足钎焊技术发展的要求。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获得块体或薄膜态双相合金,如铜铁合金或铜钴合金,其中铁或钴元素的质量百分数可在20-80%之间。该种合金经过腐蚀适当时间后可在表面获得铜的三维通孔结构,并对纯锡和锡合金等钎料能表现出优异的钎焊性。表面多孔结构的钎焊性可通过改变合金的微观组织、调整腐蚀时间以控制多孔层厚度以及改变温度等工艺参数,从而实现调控。该方法可应用于提高并调控在电子、电气工业和机械工业中大量使用的铜基合金、铁基合金、钴基合金等的钎焊性,从而达到优化工艺性能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表面 多孔 结构 实现 钎焊 可调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通过表面多孔结构实现钎焊性可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双相合金进行腐蚀获得表面具有三维通孔结构;双相合金为铜铁合金或铜钴合金,铜铁合金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在20‑80%之间;铜钴合金中钴元素的质量百分数在20‑80%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1919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托盘的脚墩输送排列机构
- 下一篇:电磁动力排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