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确测定钢中痕量氢的制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25065.5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8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郝露菡;孙明月;朱跃进;李殿中;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04;G01N1/3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准确测定钢中痕量氢的制样方法,通过对样品取样方式和加工方法的控制以及定氢前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可以测得钢中准确的含氢量,有三个关键点:一避免样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温升从而抑制钢中固有氢的逸出,包括下料时必须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以及加工时转速的精确控制;二是定氢试棒在冷却剂中保存和运输,有效抑制在室温放置时氢从铁素体钢中的逸出;三是定氢分析前对样品进行超声清洗,以去除表面氢的影响,使定氢结果反映真实的钢中固有氢含量。解决了当前钢中氢含量测不准的难题,用此法制成的定氢试棒按照GB/T 223.82-2007标准,可得到准确的钢中痕量氢含量,为工业生产中的扩氢热处理提供可靠数据,有助于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实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准确 测定 痕量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准确测定钢中痕量氢的制样方法,包括下料、粗加工、终加工及预处理,其特征在于:1)下料:取工件进行热态或者冷态切割下料,火焰切割时各个面应预留至少30mm的加工余量,以避免切割热影响区对定氢分析结果的影响;2)粗加工:通过锯床或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方式将坯料粗加工为长和宽为5.5~6.5mm,高为60~80mm的长条形中间态试棒或直径为5.5~6.5mm,高为60~80mm的圆柱形中间态试棒;3)终加工:将粗加工后的试棒送至车床进行精加工,达到定氢样品的要求尺寸——直径为3.5~4.5mm,高度为60~80mm的圆棒;4)预处理:将定氢试棒钳断成定氢小样,定氢前在分析纯四氯化碳中对钳断的小样进行3~5min的超声清洗,超声频率在20~40KHz之间,之后用镊子取出定氢小样并置于干净的滤纸上晾干后于≤3min的时间内称重并定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2506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