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用于防滑的变形千斤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3633.2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1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延德;付饶;杨璐嘉;黄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F5/02 | 分类号: | B66F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可用于防滑的变形千斤顶,属于车载应急工具技术领域。其特征是由两个防滑器、顶端套筒、底座、丝杠、摇杆组成,顶端套筒与上臂插入配合;丝杠为右旋非全螺纹,其一端直接插入丝杠螺母中并由轴肩定位;通过间歇机构将两臂固定为所需角度;千斤顶在旋转手柄处输入动力,通过万向节传递到丝杠,带动整体机构升降;通过手动操作分离顶端、底座、丝杠、摇杆转换为防滑器;防滑器采用C形卡箍结构,加持在车轮胎轮毂上。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具有千斤顶和防滑器两部分功能,与传统车载千斤顶体积、重量相当,却新添防滑功能,可广泛用于汽车雪地、泥地行驶以及轮胎陷坑打滑等突发情况的自救。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滑 变形 千斤顶 | ||
【主权项】:
一种可用于防滑的变形千斤顶,该变形千斤顶分为千斤顶、变形机构和防滑器三部分,主要由两个防滑器(2)、顶端套筒(3)、底座(5)、丝杠(4)和摇杆(13)组成,其特征是:顶端套筒(3)与变形千斤顶的上臂插入配合;顶端和底座连接处为第一圆弧齿轮(15)和第二圆弧齿轮(9);下臂由多段槽型钢架构成;旋转手臂为两级摇柄(13);丝杠(4)为右旋非全螺纹,其一端直接插入丝杠螺母中并由轴肩定位;通过间歇机构将两臂固定为所需角度;通过伸缩划槽机构控制臂的长短;通过手动操作分离顶端(3)、底座(5)、丝杠(4)、摇杆(13)转换为防滑器;防滑器的上臂有橡胶保护套与之配套;防滑器采用C型卡箍结构,夹持在车轮轮胎上,通过环扣连接固定;防滑器(2)采用C型卡箍结构,主要由第一间歇转盘(6)、第一中臂(7)、卡子(8)、同轴连接中轴(11)、第二中臂(12)、下臂(14)、上臂(15)、防滑钉组(16)、第二间歇转盘(17)、第三间歇转盘(18)、橡胶保护套(10)组成,其中在将防滑器(2)安装到车轮上时橡胶保护套(10)套在上臂(15)处;手动间歇机构控制变形中的定位:第一间歇转盘(6)和第二间歇转盘(17)、第三间歇转盘(18)和同轴连接中轴(11)分别组成防滑器的间歇机构;旋动第一间歇转盘(6)使其豁口对向第二间歇转盘(17),旋动第三间歇转盘(18)使其豁口对向同轴连接中轴(11),分别解除对第二间歇转盘(17)和同轴连接中轴(11)的锁定,使之自由旋转,改变上臂(15)与第二中臂(2)之间、下臂(14)与第一中臂(7)之间的夹角;防滑器的中臂为伸缩的划槽机构,共有5个调节位置:卡子(8)与第二中臂(12)上的后孔和第一中臂(7)上的滑槽尺寸相匹配,卡子(8)使第一中臂(7)和第二中臂(12)无相对滑动,将卡子(8)旋转90度后解除锁定使两中臂之间相对滑动,中臂长度确定后重新卡住;防滑器的下臂(14)上安装有可拆卸的不同高度防滑钉套组(16);防滑器的上臂(15)内设有弹簧片控制的伸缩柱销,伸长时滑入保护套的J凹槽中并通过尼龙带、锁紧卡环使其与车轮辐相连,缩短时插入千斤顶底座;橡胶保护套(10)由内部刚性结构和外部橡胶组成,一侧开有滑道,使防滑器上臂(15)插入固定,一侧开有穿过尼龙带的细长槽,使其与车轮固定;在被安装到车轮上时,防滑器以手动间歇机构定位的方式形成C形卡箍结构,夹持在车轮胎轮毂上,旋动中臂上的卡子(8),使伸缩滑槽(7)处于活动状态,根据车轮的尺寸大小确定臂长,旋死卡子;钉套组(16)安装于下臂(14)上,长度根据路况确定;下臂压在车轮下,上臂(15)套上橡胶套(10)后深入车轮轮毂,靠轮辐一侧,轮辐左右各固定一套,通过环扣连接(1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5363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