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5618.6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岑继文;蒋方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换热器的相邻的微金属管之间通过边界层中断通道相连,换热介质腔入口靠近第一集液-分液器设置,换热介质腔出口靠近第二集液-分液器设置。本发明所采用的微金属管的管径较小,在相同承压条件下,所需管壁薄,减少了由于金属管壁产生的换热热阻。换热过程中,跨临界状态下的高温高压介质可以充分的与换热介质腔内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并且,由于边界层中断通道的存在,热边界层没有充分发展即被破坏,充分利用热边界层在初始阶段厚度薄、热阻小的特点,有效地减少了固定存在的底层热阻。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微金属管、多个边界层中断通道、第一集液 分液器和第二集液 分液器,相邻的微金属管之间通过边界层中断通道相连,形成微通道换热芯管组,微通道换热芯管组设置在换热器外壳内,微金属管的外壁与换热器外壳之间形成换热介质腔,各微金属管的内部则为高温介质腔,换热器外壳和微通道换热芯管组分别与第一集液 分液器和第二集液 分液器固定连接,各微金属管通过第一集液 分液器与高温介质腔出口连接,各微金属管通过第二集液 分液器与高温介质腔入口连接,换热介质腔出口和换热介质腔入口分别与换热介质腔相连,换热介质腔入口靠近第一集液 分液器设置,换热介质腔出口靠近第二集液 分液器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8561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