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细胞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7785.1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金承钰;刘玉敏;陈天璐;白雪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G01N30/02;G01N24/08;G06F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细胞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获取在培养液中稳定分散的粒径小于100nm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2)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处理的细胞模型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进行小分子代谢物的测定,根据谱图变化评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细胞生物安全性;(3)采用统计方法建立不同来源组的数学模型;(4)根据细胞中差异代谢物的变化,构建代谢网络;(5)探讨二氧化钛颗粒影响细胞的代谢机制,综合评价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与细胞生物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纳米颗粒细胞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寻找到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诱发代谢网络紊乱相关的关键代谢物。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纳米 颗粒 细胞 生物 安全性 评价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细胞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分散: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分散在培养液中;第二步,细胞培养:选用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上,待细胞长至60%左右后,改用新鲜灭菌的第一步中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培养液培养;第三步,样品检测和分析:收集并提取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处理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细胞代谢物,分别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或/和核磁共振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获取模型组和对照组的代谢谱图; 第四步,统计分析:采用单维统计和多维统计方法比较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处理的细胞模型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寻找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影响细胞生物安全性的差异代谢物;第五步,代谢网络的建立及机制分析:构建代谢网络,分析不同代谢作用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细胞生物安全性研究中的意义,考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诱导的代谢通路变化,并综合评价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与细胞生物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8778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禽流感和传染性囊病混合病毒样颗粒、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电源装置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