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2171.4 | 申请日: | 201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壮;石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21/64;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逯长明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物检测与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氧化石墨烯与金纳米粒子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导致的氧化石墨烯荧光淬灭来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含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专一性,检测限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适用于微囊藻毒素的痕量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微囊藻 毒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氧化石墨烯;获得带正电的基底;所述氧化石墨烯与所述基底通过静电力连接;取微囊藻毒素抗体与所述氧化石墨烯共价连接,获得供体基底;获得金纳米粒子;取巯基修饰的单链DNA与所述金纳米粒子混合,获得单链DNA‑金纳米复合物;所述单链DNA具有12~20个碱基;取所述单链DNA‑金纳米复合物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标准品混合,获得标准品受体复合物,再与所述供体基底、所述单链DNA的互补链共同孵育,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获得氧化石墨烯‑微囊藻毒素抗体‑微囊藻毒素‑单链DNA‑金纳米粒子复合物,所述氧化石墨烯与所述金纳米粒子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荧光检测获得第一荧光淬灭强度;取所述单链DNA‑金纳米复合物与待测样品混合后,再依次与所述供体基底、所述单链DNA的互补链共同孵育,通过荧光检测获得第二荧光淬灭强度,与所述标准品的浓度和所述第一荧光淬灭强度比较,获得所述待测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1217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面板的软板上芯片构造的卷带基板
- 下一篇:挖掘机转速自动标定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