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氧化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8236.9 | 申请日: | 2011-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富强;丁尚军;李德增;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8/12 | 分类号: | C23C18/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钒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配制四价钒前驱生长液,将洗净的基片直接浸入到该生长液中并转入高压反应釜内,在150~25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0.5~96小时,通过基片的诱导作用制得具有片状VO2堆积的二氧化钒薄膜。本发明所制备的二氧化钒薄膜具有特定的微观形貌(如片状或棒状VO2堆积),是具有一定纳米结构的薄膜,这是传统的薄膜制备工艺(比如sol-gel,溅射等)所不能实现的;另外薄膜的纳米结构与直接合成的粉体微观形貌是有一定差别的。且水热生长的VO2薄膜不通过退火就具有较好的结晶性。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四价钒前驱生长液,将洗净的基片直接浸入到该生长液中并转入高压反应釜内,在150~250℃温度下进行水热反应0.5~96小时,通过基片的诱导作用制得具有片状VO2堆积的二氧化钒薄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5823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