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8735.4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4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岳敏;侯贤华;李胜;黄友元;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善电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能。本发明由硅碳复合材料与天然石墨类材料混合,硅碳复合材料的质量为7~20%;硅碳复合材料由碳纳米管和/或碳纳米纤维沉积到纳米硅粉颗粒表面和/或嵌入到纳米硅粉颗粒之间形成核,在核的表面包覆有碳层,碳层质量3~15%。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前驱体硅粉,化学气相沉积,液相包覆焙烧,粉碎,混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可逆比容量大于500mAh/g,首次循环库仑效率大于80%,循环50周容量保持率大于95%,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适用于高容量型各类便携式器件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平均粒径为5~25μm,由硅碳复合材料与石墨类材料混合,硅碳复合材料占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质量为7~20%;所述硅碳复合材料由粒度为50~200nm的纳米硅粉颗粒,与疏松碳纳米管和/或絮状结构的碳纳米纤维沉积到纳米硅粉颗粒表面和/或嵌入到纳米硅粉颗粒之间形成核,在核的表面包覆有碳层,形成核壳结构,碳层质量为核的1~1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37873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