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介质智能加载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3425.0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4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卫平;李思敏;廖俊;高喜;于新华;姜彦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9/30 | 分类号: | H01Q9/30;H01Q15/00;H01Q21/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超介质智能加载天线,其主要由接地板以及从接地板上延伸出的天线阵列组成,所述天线阵列包括一单极子和一圆柱形的超介质层,超介质层围绕单极子设置并与单极子相耦合;上述超介质层是由圆周方向上的N列以及铅垂方向上的M层的细圆柱形的金属棒围绕而成的立体均匀圆阵列,其中N介于6~20之间,M介于5~20之间;上述每2层金属棒之间设有绝缘介质使金属棒的层与层之间绝缘隔离。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提供高增益的定向波束,而且能实现高质量的全向辐射。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智能 加载 天线 | ||
【主权项】:
超介质智能加载天线,包括接地板(1)以及从接地板(1)上延伸出的天线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阵列包括一单极子(2)和一圆柱形的超介质层(3),超介质层(3)围绕单极子(2)设置并与单极子(2)相耦合;上述超介质层(3)是由圆周方向上的N列以及铅垂方向上的M层的细圆柱形的金属棒(4)围绕而成的立体均匀圆阵列,其中N介于6~20之间,M介于5~20之间;上述每2层金属棒(4)之间设有绝缘介质使金属棒(4)的层与层之间绝缘隔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05342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