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氮气气浮除油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46116.8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柱;郭增民;郭志强;熊超;种法国;査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氮气气浮除油罐,应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在罐体内有水循环注氮系统、清渣系统和排泥系统;水循环注氮系统在罐体中心垂直固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进水管顶部横管上有配水器;在出水管下部横向管上有集水器;回流管穿出罐体连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溶气罐;溶气罐连接有5~20根溶气出水管,溶气出水管与进水管连接;清渣系统在罐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电机和减速器,旋转轴的下端连接有刮渣机;集渣槽的槽底部固定有排渣管;排泥系统在罐体内底部固定有排泥槽、排泥管和氮气吹扫管线。效果是:污油、悬浮物随气泡一起上浮至水面后被刮渣机清除,提高了除油、除悬浮物效果;罐体底部有排泥系统,克服排泥难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氮气 油罐 | ||
【主权项】:
一种氮气气浮除油罐,主要由圆柱形罐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内有水循环注氮系统、清渣系统和排泥系统;所述的水循环注氮系统包括进水管(1)、配水器(2)、集水器(3)、出水管(4)、回流管(11)、循环水泵(12)、溶气罐(13)、氮气进气管(14)和溶气出水管(15);在罐体中心垂直固定有进水管(1),在进水管(1)的顶部并与进水管(1)连通有横管,在横管上均匀分布有配水器(2),在罐体中心垂直固定有出水管(4),进水管(1)在出水管(4)内;在出水管(4)的下部连接并连通有横向管,在横向管上均匀分布有集水器(3),在出水管(4)的下部连接有回流管(11),回流管(11)穿出罐体并连接循环水泵(12)的入口;循环水泵(12)的出口有管线连接溶气罐(13)的进水口;溶气罐(13)上端有氮气入口,溶气罐(13)氮气入口连接氮气进气管(14);在溶气罐(13)上连接有5~20根溶气出水管(15),溶气出水管(15)的另一端穿入罐体与进水管(1)连接,并且溶气出水管(15)另一端均匀分布在进水管(1)上,相邻两根溶气出水管(15)之间的距离在2~3m之间;所述的清渣系统包括刮渣机(7)、电机和减速器(8)、集渣槽(9)和排渣管(10);在罐体顶部的中心位置固定有电机和减速器(8),在电机和减速器(8)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中心线与罐体的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旋转轴的下端连接有刮渣机(7);在刮渣机(7)的下部有一个长方形集渣槽(9),集渣槽(9)的槽底部固定有排渣管(10),排渣管(10)沿罐体内壁向下,并且排渣管(10)从罐体下端外壁穿出;所述的排泥系统包括排泥槽(16)、穿孔排泥管(17)和氮气吹扫管线(18);在罐体内底部固定有波浪形的排泥槽(16),在排泥槽(16)的凹陷处有排泥管(17);在排泥管(17)的上部并平行于排泥管(17)有氮气吹扫管线(18),氮气吹扫管线(18)上均匀分布有小孔;氮气吹扫管线(18)的进气端穿过罐体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2014611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晶模具
- 下一篇:一种白炭黑的湿法改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