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8781.8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南黎;杨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27 | 分类号: | G01N27/27;G01N1/3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材料科学和微生物科学两个领域,属于交叉学科范畴,具体为一种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与细菌作用不同时间后的耐微生物腐蚀情况,可用于评价抗菌不锈钢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本发明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奥氏体抗菌不锈钢与细菌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以及极化曲线,从而评价抗菌不锈钢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本发明可解决在干燥、深海等环境中无法对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等问题,旨在更加可靠和便捷地检测抗菌不锈钢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电化学 手段 测试 抗菌 不锈钢 微生物 腐蚀 性能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细菌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配制成4~6×106cfu/ml的菌悬液;然后,用铜导线分别连接抗菌不锈钢和普通不锈钢一端的表面,并用环氧树脂固定,铜导线和样品的另一端裸露在环氧树脂外,待环氧树脂干燥后,打磨、抛光样品,采用丙酮超声清洗裸露在外的样品一端,放置于紫外灯下灭菌后,浸没于滴加此浓度的菌液中,培养温度为35~37℃,培养时间2~14天;接着,利用电化学手段测试抗菌不锈钢和普通不锈钢与细菌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以及极化曲线,进而评价抗菌不锈钢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1878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造变形的铟镓铝氮基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旗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