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裂褶菌高产子实体菌株及返生态立体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60405.5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梦杰;洪俊彦;李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5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裂褶菌高产子实体菌株及返生态立体栽培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菌株采集、驯化;2.菌株筛选;3.最适栽培季节;4.菌包制作;5.接种;6.菌包培养;7.熟化培养;8.返生态立体栽培。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裂褶菌 高产 实体 菌株 生态 立体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株裂褶菌高产子实体菌株及返生态立体栽培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步骤一、菌株采集、驯化:通过对云南省不同宿主、生境野生裂褶菌资源的采集,利用菇木分离、子实体接种等引种驯化措施,保存裂褶菌菌种。然后通过出菇试验,初筛产生子实体能力较强菌株;步骤二、菌株筛选:将初筛后的菌株,通过木霉、青霉等抗杂试验进一步复筛,最后再通过出菇试验筛选出抗杂能力强、产量稳定的菌株,最终筛选到的菌株为GGHN08‑26菌株:步骤三、栽培季节:该菌株在云南省一年四季均可返生态栽培,但最佳栽培季节为早春至秋末;步骤四、菌包制作:以棉籽壳、木屑或竹屑、麦麸、玉米面等为原料,配方为棉籽壳45%、木屑/竹屑30%、麦麸15%、玉米面8%,石灰1%,糖1%。含水量控制在55%‑65%之间,制作成17×33cm菌包,高压灭菌2小时或常压灭菌10小时;步骤五、接种:当火好菌的菌包冷却到25℃左右开始接种,接种时,在袋身侧面打孔接种,打3个接种孔,接入菌种后胶布封口;步骤六、菌包培养:接种后,菌袋摆放于培养室床架上或平地垒叠发菌,发菌培养环境要求适温、避光、通风、干燥。保持室温24‑26℃,以利于菌种萌发定植和菌丝生长;步骤七、熟化培养:菌丝在袋内长满后,仍须继续培养一段时间,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成熟的标准是在袋壁上形成块状的菌丝组织,用手按压栽培袋有凹陷出现。熟化培养的时间约10‑15d,此时培养料内的氮源营养和速效性碳源营养已基本耗尽,某些活性酶的含量水平也出现变化;步骤八、返生态立体栽培:整理沟面,将茶行间的杂草处理干净,最好将 杂草连根拔去;开沟,在茶树行间、咖啡树行间或林间开一条宽35cm,深15cm的沟;菌包处理,将菌包的袋子用小刀划破,将整个聚乙烯(聚丙烯)塑料袋撕去,如果菌包有部分污染,用刀把污染部分除去,有条件的情况下,再用石灰水浸泡一下污染部位;菌包摆放,菌包在脱袋后横置于沟,菌包之间间距2‑3cm左右,全部菌包摆放完全以后,充分灌水一次;覆土,待沟间水分全部淹下去以后,用细土覆土,填满缝隙和菌包表面,覆土厚2‑3cm,并在覆土上浇足水;出菇管理,采摘标准为裂褶菌菌盖未完全开展,颜色为乳白色时最佳,采摘时,手握菌柄基部,整丛摘下。在出菇期间每天采完菇以后喷水一次,喷水以湿润表上为宜。待第一潮菇出菇完全以后,停止喷水。养菌8‑10天,然后充分灌水一次出第二潮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普洱滇洪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06040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